[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4955.4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广舜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3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热式 循环 加热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包括箱体、即热式加热器、循环泵、管道净化器、介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自动泄压阀、阀门、三通、及各管道的,可对输入该装置的介质进行即时加热和做回路循环加热运动、并可自动补充介质的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建设节能环保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在冬季使用燃煤取暖,大量的燃煤取暖不但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还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给社会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环保的装置,它使用清洁能源,可对进入该装置的介质进行即时加热、增压做循环加热运动,并可向该装置内自动补充介质,它能提高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能耗、无污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该装置由箱体、即时加热器、循环泵、管道净化器、介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动泄压阀、电磁阀、阀门、三通、及各管道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它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包括由箱体、即热式加热器、循环泵、管道净化器、介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动排泄压阀、阀门、电磁阀、三通、及各管道构成的,以形成回路循环管道、使介质做循环加热运动的和能自动补充分介质的装置,各部件装置一个四面呈封闭状的箱体内。
2、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的技术特征是:其即热式加热的进口端可依次连接介质传感器、三通5,该三通5的一个端口连接有支管,支管的末端设置一自动泄压阀,三通5的另一端口连接一供给管,在供给管道上,设置安装有循环泵、管道净化器和三通10,该三通10的一个端口连接一回流管,另一端口没有介质输入管;即热式加热器的出口端连接一介质输出管,在该输出管上可依次设置温度传感器、三通17、电磁阀,三通17的一个端口可设一阀门,另一端口可依次连接电磁阀和输出管。
3、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的技术特征是:其输出管20的末端可与回流管11连接后可形成回路,三通10直通输入管,该输入管上可以加装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可对进入该装置的介质进行快速加热和循环流动,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能耗、无污染,节能环保,有力于连接电源及控制电路,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介质可由输入管经过三通10直接进入该装置,即起到自然封闭端口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定的泄压和直接补充介质作用,可以减少人工补充的繁琐,使该装置操作使用起来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的正面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的箱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即时加热器,2即时加热器进口端,3即时加热器出口端,4介质传感器,5三通,6供给管,7循环泵,8管道净化器,9供给管,10三通,11回流管,12输入管,13支管,14自动泄压阀,15输出管,16温度传感器,17三通,18阀门,19电磁阀,20输出管,固定件21、22,箱体23,散热器24,散热器进口25,散热器出口2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即时加热器1的进口端2处,连接了介质传感器4,该传感器可以感应和传递介质在首次进入即时加热器的状态信号,介质传感器4可连接三通5,三通5的一个端口连接了支管13,支管的末端设置一自动泄压阀14,它可自动释放超量的压力,对该装置起保护作用,三通5的另一端口连接了供给管6,在该供给管上设置安装了循环泵7、管道净化器8、供给管9、三通10,循环泵7起推动介质进入即时加热器并在管道内做循环运动的作用,管道净化器8起过滤介质中杂质的作用,三通10的一端口连接了回流管11,另一端口连接了介质入管12,便于介质直接进入该装置,与回流介质接触,以起到自然封闭和一定的泄压及随时直接补充介质的作用。在输入管12上可以加装阀门,如加装了阀门,其通常情况下应该是敞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广舜,未经张广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