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井清、防蜡的电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4549.8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绪;刘遵权;高永莲;苗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E21B36/0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453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井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开采中防止油井结蜡以及清除油井中已结蜡的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无杆抽油井中完成清、防蜡功能的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完成无杆抽油油井清防蜡工作的电加热装置主要有普通电缆加热、油管和套管加热等形式。这些常规清、防蜡装置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采用普通电缆加热,首先在作业起下电缆时,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电缆被井口装置磨坏,导致电流短路而输送不到预定的加热位置。其次,长时间工作,电缆易老化造成漏电,严重时可能被烧断,烧断的电缆容易卡住油管或其它井下工具,给作业带来极大的麻烦,同时还增加了维护成本。采用油管和套管加热,容易造成油套中途短路,并且油管上需要使用较多的扶正器,增加了作业施工难度。也就是说,现有的这些电加热清、防蜡装置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田后期的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加热清、防蜡装置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门按照油井特点设计的用于油井清、防蜡的电加热装置,该种电加热装置具有不易损坏、易于下放、定位准确、加热除蜡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油井清、防蜡的电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可与采油井口连管连接的支撑座、圆柱形金属加热电缆、压盖、支撑块以及重锤。其中,所述支撑块上开有供金属加热电缆穿过的通孔,其底部坐在支撑座上,所述压盖压在支撑块上,将支撑块固定后与支撑座螺纹连接。这里使用的金属加热电缆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加热电导线、矿石粉绝缘填充层、金属外壳体,其上端穿过支撑块与外接供电电源连接,其下端与重锤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是借鉴普通电缆加热和空心抽油杆加热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而成的一种对无杆抽油井进行清防蜡的加热装置。本装置所采用的以重锤牵引的特殊圆柱形金属外壳加热电缆的结构,易于下放、定位准确,可以被直接下入油管中,对油井下入段进行全程加热,且热能绝大部分转变为石油热能,使井内油温升高,粘度降低,加热除蜡效果好。此外,本装置金属加热电缆的外壳采用的是散热条件好的铜管或不锈钢管制成,不易被磨损折断和腐蚀折断,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并且对作业维护的要求不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加热电缆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金属加热电缆,2-支撑块,3-压盖,4-支撑座,6-重锤,8-加热电导线,9-矿石粉绝缘填充层,10-金属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种用于油井清、防蜡的电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可与采油井口连管连接的支撑座4,圆柱形金属加热电缆1、压盖3、支撑块2以及重锤6,根据具体需要,圆柱形金属加热电缆1可以采用两相或三相电缆,所产生的结构区别只是支撑块2上所开孔的数目不同而已。具体连接关系为:其中,所述支撑块2上开有供金属加热电缆1穿过的通孔,其底部坐在支撑座4上,所述压盖3压在支撑块2上,将支撑块2固定后与支撑座4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加热电缆1为三层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加热电导线8、矿石粉绝缘填充层9、金属外壳体10,其上端穿过支撑块2与外接供电电源连接,其下端与重锤6连接。金属外壳体10的材质为铜或不锈钢。
使用时,将本装置直接放入井口,将支撑座4与采油井口连管螺纹连接,通电后即可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仪表盘骨架横梁右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