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4521.4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4 | 分类号: | H01R12/24;H01R13/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性 排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开关端子组,以侦测软性排线是否正确定位的软性排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为一种将讯号线路包覆于塑料绝缘膜内的产品,其最大特点在于可挠曲的特性,且重量轻、厚度薄,可配合电子产品内部空间大小及形状进行三度空间的线路配置,适合使用于各式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光驱、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或行动电话等。在使用时,软性排线本身并不直接连接于电路板上,而是透过一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进行电性连结,而此类连接器一般称为软性排线连接器。
传统使用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如美国专利公告第7134891号其记载了用以连接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其主要由一绝缘本体、一活动盖、及复数导电端子所组成,该导电端子嵌设于绝缘本体上,该绝缘本体并具有一容置空间,藉上述结构使软性排线可由绝缘本体前端插置入容置空间内,再将活动盖压制于软性排线表面,使软性排线夹持于活动盖和导电端子之间,以令软性排线的接点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软性排线在插置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斜,因软性排线连接器通常不具有侦侧的功能,所以无法确实得知软性排线是否已经正确定位,此时,即使活动盖压制在软性排线表面,也无法使软性排线导通,而容易令人误以为是软性排线连接器损坏,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软性排线在插置定位后,具有侦测软性排线是否正确定位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及复数个端子嵌槽;复数个导电端子,分别插置于端子嵌槽内;掀盖,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关端子组该开关端子组包含一第一开关端子及一第二开关端子。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导电端子嵌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嵌槽内,该掀盖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的上方,其中,绝缘本体内设有第一开关端子及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排列在第二开关端子的上方,当一侧边具有凸角的软性排线插置入容置空间内时,该软性排线的凸角可抵持在第一开关端子上,得以侦测该软性排线是否正确定位,并使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形成导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连接器的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作在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号说明
1、绝缘本体 11、容置空间
12、端子嵌槽 13、上插槽
14、下插槽 15、定位槽
16、槽孔
2、导电端子 21、主体部
22、上臂 221、枢接槽
23、下臂 231、接触部
24、焊接部
3、掀盖 31、枢轴
32、凸扣
4、第一开关端子 41、第一定位部
42、第一抵持部 43、第一焊接部
5、第二开关端子 51、第二定位部
52、第二抵持部 53、第二焊接部
6、定位片
7、软性排线 71、凸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外观图及组合侧视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连接器由绝缘本体1、复数个导电端子2、一掀盖3、第一开关端子4、第二开关端子5及一对定位片6所组成。
绝缘本体1概呈扁平矩形,其具有一向内凹的容置空间11及前后贯穿绝缘本体1的复数端子嵌槽12,并在绝缘本体1的一侧边上设有上插槽13及下插槽14,该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两侧各设有一底部开放的定位槽15,且在绝缘本体1上靠近前端的内面两侧设有一槽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