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机车供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3928.5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胜;于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037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机车,尤其是一种电力机车上的列车供电系统。
背景技本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电力机车已成为主型牵引机车。电力机车牵引旅客列车同时给列车提供DC600V直流电源,取代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发电列车,推广电力机车向列车供电,这一趋势还将继续。目前公知的电力机车DC600V供电系统都是采用两个供电柜、司机台供电显示采用微机屏显示,供电接地采用有源接地等。其缺点是:在机车有限的空间布置两台供电系统柜占据空间大,布线不集中,高压防护及检修工作量增加一倍,成本相应增加。采用微机液晶屏显示供电电压、电流及故障状态设计制作成本高,维修困难。采用有源接地检测供电接地动作不可靠且客车的接地保护装置不能与机车进行参数匹配,会导致机车停止向列车供电,影响列车安全运行。
本实用型的设计人基于对电力机车多年研发及对列车供电系统的技术攻关,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潜心的研究之后,终于克服了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力机车供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机车供电系统,以改善或克服上述公知供电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力机车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输入860V交流电,并输出600V直流供电电源给机车两端供电的装置,该电力机车具有一个供电柜,且该供电柜容纳有两套电器设备,供电系统控制柜安装在供电柜内部,分别控制两套完全独立的第一、第二供电系统,所述第一、第二供电系统各具有逻辑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及接地检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力机车列车供电系统与现有列车供电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列车供电控制柜采用一拖二的形式,即把两个供电柜的器件安装在一个柜内,来控制机车两端的供电电压的输出,这样设计占用空间少、电路简化,集中控制、工艺性能好,便于机车布线,减少部件结构,降低设备成本,便于检修维护。
本发明还克服了电磁兼容、电气绝缘等技术问题。在电磁兼容方面,控制系统采用屏蔽导线,提高系统的电磁抗干扰能力。在电气绝缘性能方面,在相邻母线上采用套装热收缩材料,降低高压电器的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列车供电系统显示部分采用仪表模块显示,即供电电压、电流及供电故障信息在仪表模块上一目了然。
本实用新型列车供电系统开关指令安装于司机室操纵台附近,更适合单司机值乘及长距离运行的机车,一旦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在司机不离开座椅的情况下即可通过简单的操作把故障排除。
本实用新型列车供电系统的供电接地采用高阻中点接地,利用电压传感器和系统控制柜来准确判断是否接地。由于对主电路电压传感器进行了备份,可防止因为电压传感器故障而导致列车供电不正常。
本实用新型列车供电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备份,在一组控制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可直接切换到另一组控制,使得机车每一路400KW的电源都有独立的A/B组两套控制系统,大大提高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力机车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力机车列车供电网络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力机车主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供电柜(内设供电系统控制柜) 2、显示单元
3、开关装置 4、整流柜 5、集控器
6、列车供电插座 7、列车集控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技术效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新型提出的电力机车供电系统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力机车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输入860V交流电,并输出600V直流供电电源给机车两端供电的装置(如列车供电插座6及负载),其中,该电力机车仅设有一个供电柜1,且该供电柜1容纳有两套电器设备,供电系统控制柜安装在供电柜1的内部,以分别控制两套完全独立的第一、第二供电系统,所述第一、第二供电系统各具有逻辑控制单元、显示单元2及接地检测单元(请参照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