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径向转向架随动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626.8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尤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北京二七机车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3/20 | 分类号: | B61H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7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径向 转向架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制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随轮对转动控制闸瓦间隙的机车径向转向架随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机车运行过程中,理论上要求机车轮对相对于构架是不能转动的,即制动装置的闸瓦与轮对的间隙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间隙值是制动单元结构本身给定的;而实际在铁路机车进出曲线运动时,径向转向架会适当降低轮对的纵向刚度,使轮对在运行中允许相对构架有一定转动,导致轮对与制动装置闸瓦的间隙发生变化,因此,怎样保证轮对与制动装置闸瓦的间隙不变是一直以来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径向转向架随动制动装置,使机车转向架轮对有相对转动时,本实用新型随动制动装置能够随轮对同时位移,保证轮对与随动制动装置闸瓦之间间隙不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车径向转向架随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构架制动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连接并踏面制动单元,瓦托、闸瓦和联杆,所述两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将所述两立板通过一半光圆销悬挂连接在所述构架制动座上,将一连接有闸瓦的瓦托固定连接在所述踏面制动单元上,将所述联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将联杆的另一端通过一芯轴连接在转向架下方设置的轮对轴箱体上。
所述两立板上分别设置有两通孔和若干安装孔,所述两立板上面的两通孔内分别设置有一钢套,所述第一立板下面的通孔内设置并焊接有一销轴,所述两钢套用于穿过所述半光圆销连接所述构架制动座,并通过开口销定位所述半光圆销,所述销轴用于连接所述联杆,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过螺栓连接所述踏面制动单元。
所述联杆为一曲线杆,其截面呈矩形,所述联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通孔,所述两通孔内分别设置一自润滑关节轴承,设置在所述联杆一端的所述销轴通过一止退垫片和一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联杆另一端的芯轴两端截面呈梯形,在所述芯轴两端各设置有一螺栓孔,在两螺栓孔内分别连接一螺栓,并通过钢丝紧固所述芯轴和螺栓。
所述闸瓦为粉末冶金闸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光圆销将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连接成一体的制动单元悬挂连接在转向架的构架制动座上,利用一联杆将第一立板和轮对轴箱体连接,同时将连接有闸瓦的瓦托连接在踏面制动单元上,因此一旦轮对发生移动时,连接成一组合结构的整体将一起产生移动,并通过半光圆销绕制动座转动,而轮对与闸瓦之间的间隙确不会发生变化,实现了本实用新型随动制动的发明目的。2、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使联杆与使轮对轴箱体和第一立板的连接,以及两立板与制动座的连接结构简单,固定可靠,运动灵活。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轮对与闸瓦之间的间隙,有效的提高机车的制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板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板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联杆装配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础制动装置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础制动装置A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础制动装置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设置在转向架1上的构架制动座11,踏面制动单元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瓦托5、闸瓦6和联杆7。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板3上设置有两个通孔31、32,在上面的通孔31中设置一钢衬套33,在下面的通孔32中穿设并焊接一个销轴34,在第一立板3上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孔3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板4与第一立板3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第二立板4在下面的通孔32中不设置销轴。将两立板3、4分别设置在踏面制动单元2的两侧,并用螺栓36穿过两立板3、4上设置的安装孔35将两立板3、4固定连接在踏面制动单元2上。再用一半光圆销37穿过两立板3、4上面通孔31中的钢衬套34,将两立板3、4悬挂连接在转向架1的制动座11上,半光圆销37的一端用一开口销38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北京二七机车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北京二七机车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