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极距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532.0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7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德;王建军;董明;张良虎;李海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9/06 | 分类号: | C25B9/06;C25B9/18;C25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极距复极式 自然 循环 离子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氯碱工业用的电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膜极距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主要由多个单元电解槽构成,在单元电解槽之间由密封垫密封有离子膜,单元电解槽由背靠背配置的、在导电通路上连接的阴极盘和阳极盘、由四个边框构成的框架、通过导电筋板焊接到阴、阳极盘上的阴极和阳极及阴、阳极室上部分的气液分离盒组成,阴极盘和阳极盘为四周带侧壁的盘状构件,在阴极盘和阳极盘的侧壁分别带有供电解物料进入的进口及供电解产物流出的出口。但是,这种结构中的离子膜分别与阴、阳极之间存在间隙,存在着电极间的溶液电压降,影响槽电压,进而影响氯碱产口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极间的的溶液电压降进而影响槽电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膜极距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该装置具有运行稳定,抗正反压差强,低电压,低电耗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单元电解槽2、端部半单元电解槽以及安装在单元电解槽之间的密封垫和离子膜3构成,单元电解槽2由背靠背配置的、在导电通路上连接的阴极盘9、阳极盘7及四周边框构成的槽框构成,其中,阳极侧的阳极5通过阳极侧筋板6焊接在阳极盘7上形成阳极室,阴极侧的支撑网11通过阴极侧筋板10焊接在阴极盘9上形成阴极室,所述单元电解槽的阴极侧还包括弹性网12和阴极网13,所述弹性网12焊接在阴极侧支撑网11上,所述阴极网13设置在弹性网12的外侧且其四周与边框的密封面搭接固定;各单元电解槽及单元电解槽间的离子膜3通过挤压机的侧杆1串接且阴极、离子膜3和阳极之间紧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它还包括阴极固定带14,所述阴极固定带14通过阴极网13的搭接边与边框的密封面焊接,所述搭接宽度a为8~10mm;所述阴极固定带14的厚度为0.05~0.2mm;所述阴极固定带14通过阴极网13的搭接边与边框的密封面电阻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更稳定,运行电压更低的优越性,它的设计要点在于,通过弹性网12的弹性,确保离子膜3两侧相邻的两电极之间仅存在稳定均匀的膜间距;此结构使得电极间距离达到最小,尽可能去除了电极间的溶液电压降,从而降低槽电压,得以低能耗维持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膜极距复极式自然循环离子膜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电解槽2的剖面简图;
图3是所述单元电解槽2组装后剖面简图;
图4是图2的D部放大图;
图中:1.挤压机的侧杆;2.单元电解槽;3.离子膜;4.集液管;5.阳极;6.阳极侧筋板;7.阳极盘;8.导电复合板;9.阴极盘;10.阴极侧筋板;11.支撑网;12.弹性网;13.阴极;14.阴极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挤压机的侧杆1上安放有一定数量的单元电解槽2,每两个单元电解槽2之间装有离子膜3;两个相邻单元框的相邻电极之间仅存在膜厚度尺寸的距离;电解生成物料通过软管进入集液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速切线型密炼机转子
- 下一篇:用于商务车的中排座椅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