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509.1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泰嘉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通创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 通讯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安防项目工程中,DVS(数字视频服务器)或者别的主机时常需要通过串口对一个设备(如视频矩阵、云台等)进行控制,如果有多个设备想同时来控制一个这样的设备就会出现竞争。如果多个主机想要通过串口来控制一个设备,同时发送命令就会因争抢串口数据线而产生数据传输的错误,导致通讯失败。而现有的串口控制器只能实现简单的单路RS422/485到RS232电气接口的控制,不能实现串口多路到单路的控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产品出现,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设备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避免因多主机对数据线的竞争而造成的数据错误,支持多种串行通讯接口,使用灵活方便,便于工程安装,智能化的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包括多个通讯端口,还包括多个主控串口收发模块、被控串口收发模块、一拨码开关、一微控制器和一逻辑控制器,其中主控串口收发模块用于经所述通讯端口分别与优先级别不同的控制主机相连,被控串口收发模块用于经所述通讯端口与被控设备相连,所述逻辑控制器与各串口收发模块分别相连,所述逻辑控制器与微控制器和拨码开关依次相连。
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其中所述通讯端口为5个,分别与4个主控串口收发模块和1个被控串口收发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其中所述通讯端口采用RS422/485和/或RS232电气接口。
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其中所述拨码开关设置的延时范围为3~17秒。
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
a)微处理器内部采用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实时查询各个串口模块的状态,检测是否有数据通过,从而及时开启信道将数据发送到被控设备。
b)支持多种串行通讯接口。设备的串口模块能够同时支持RS422/485和RS232电气接口。无论主机和被控设备的串行接口为哪种类型,都能够实现互通互联。
c)支持两种调度模式:优先级模式和非优先级模式。
d)自动信道延时设计。设备可以通过拨码开关来设置信道延时时间,避免因多主机对数据线的竞争而造成的数据错误。
总之,这个设备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外部接口基本都是端子,很适合工程安装。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求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中微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为图2中串口收发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图2中逻辑控制器的逻辑原理图一;
图5为图2中逻辑控制器的逻辑原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的主流程图;
图7为图6中分任务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备主要由串口收发模块、微控制器、逻辑控制器和拨码开关组成。其中串口收发模块的功能都是一样的,负责串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可以设置多个,其中1个负责与被控设备通讯。实施例选择串口收发模块为5个,4个专门负责与不同的控制主机通讯,另外1个是负责与被控设备通讯的。微处理器通过读取拨码开关的状态来调整设备的工作模式,并且通过主机端口的优先级来决定哪个主机与被控设备进行通讯。逻辑控制器的任务是实现串口收发模块之间的信道连接。
除了信道使用权的控制,本实用新型还支持自动信道延时的功能。当一个主机发送了一系列的命令给被控设备后,不希望立即释放信道给其他的主机使用,避免命令发生冲突而失去效用。因此,当一个主机占用信道后,设备如果检测到双方的通讯已经结束了,不会立即将信道分配给别的主机端口,而是等待一定的时间再释放信道给别的主机。这段时间通过拨码开关进行设置,延时范围为3-17秒,当然,这个时间还可以根据需要加长。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多路串口通讯控制器的多路控制的方法,即控制程序的流程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通创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通创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速棉精梳机分离、搭接连杆机构
- 下一篇:全自动烟用白胶远程集中供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