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喘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3458.2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映红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喘蝶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尤其是一种低振动的防喘蝶阀。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蝶阀结构通常包括阀体1和转动安装在阀体1内的阀板2。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转动阀板2角度的大小来控制介质的流量。而当阀板2开启的瞬间,原来基本平行的流动方向被强行改变,这样通过蝶阀的介质就会形成强烈紊流而喘动,从而产生巨大振动,并伴随着强噪音。所以,使用该传统的蝶式阀门作为调节装置,噪音、振动是无法避免的。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人经过潜心研究,主要从阀板的结构入手,设计了低振动的蝶阀,从根本上解决了蝶阀的喘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振动的的防喘蝶阀。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喘蝶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内的阀板,其中在所述阀板的背面沿阀板边缘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上设有若干个将介质引至阀板背面中心处的引流孔。
所述导流板的弧长为阀板圆周长的1/4~1/2。
所述若干个引流孔在导流板上呈放射状排列。
所述若干个引流孔的数量为对称排列的奇数个。
所述若干个引流孔的尺寸由中央向两边逐渐变小。
所述引流孔为锥形孔。锥角为2°~10°。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喘蝶阀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阀板的背面边缘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当阀板打开时,介质在引流孔的引导作用下会有部分被引至阀板背面中心处的空气腔室内,填充该处空气腔室后,基本与原介质流方向一致继续前进。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由于阀板背面中心处的空气腔室得到填充,由阀板边缘通过的介质流会基本上沿着原来的流动方向前进,于是,在介质流通过阀板后,无论是由引流孔通过阀板的介质流,还是由阀板边缘通过阀板的介质流,它们的流动方向趋于一致,且基本与原介质流方向相同,故有效减轻了紊流现象。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防喘蝶阀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振动,减少噪音,同时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出的介质流在阀板开启瞬间的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喘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视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喘蝶阀中,介质流在阀板开启瞬间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防喘蝶阀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内的阀板2及驱动阀板2转动的驱动机构5。在阀板2的背面沿阀板边缘设有导流板3。该导流板3设置在阀板2开启瞬间介质流动阻力较大的一侧,导流板3的弧长为阀板圆周长的1/3,其长度为阀板圆周长的1/4~1/2都是可行的。在导流板3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4。引流孔4的作用是在阀板开启时将介质引至阀板2背面中心处,以消除阀板背面中心附近的空气腔室,大幅度降低振动。若干个引流孔4在导流板3上呈放射状排列,以利于经过引流孔4的介质流在阀板背面交汇撞击消能。引流孔4的数量最好是对称排列的奇数个,且引流孔4的尺寸由中央向两边逐渐变小,这样可以使经过各个引流孔4的介质流的速度、流量趋于相同,更好地填充阀板背面的空气腔室。本实用新型中的引流孔可以是锥度为4°的锥形孔,可以引导更多的介质流通过引流孔到达阀体背面中心处的空气腔室。引流孔的锥度在2°~10°范围内均是可行的。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喘蝶阀,当调整驱动机构5开启阀板2时,大部分介质流由阀板与阀体之间的空隙通过。其中在上侧部分,即介质流通过阀板时受到的阻力较小的一侧,介质流基本上能够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下侧部分,即介质流通过阀板时受到的阻力较大的一侧,该部分介质流又被分与两部分,其中一小部分通过各个引流孔4流入阀板2背面的空气腔室部分后基本与原流动方向一致继续前进,另一大部分则能过阀板边缘,基本上保持原来的方向前进。总体来看,在引流孔4的作用下,通过阀板2的介质流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故从根本消除的紊流、喘动现象,有效地减轻了振动,降低了噪音,延长了阀的使用寿命。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映红,未经董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