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402.7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9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E02D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静压 预应力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界广泛应用的深基础之一。分为预制桩和就地灌注桩两大类型。相对而言,预制桩具有质量稳定可靠、造价低、工期短、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预制桩的成桩方式主要有三种:锤击法、振动成桩法和静力压入法。
静力压入法简称静压法,是用压桩机械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桩或钢桩(或其他材料的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桩基础施工方法,压入的桩称其为“静压桩”。静压法具有无噪声、无振动、工厂化预制、接桩方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我国是该方法应用的大国之一。20世界50年代,我国先是用于沿海工程,近年来,在全国很多地区应用,特别是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基础加固工程,且已经发展成一套较完整的施工技术。
为方便施工,静压桩经常是分段预制和压入,当前一节桩压入土尚留有适当高度时,接上另一节桩继续下压。目前应用的接桩方法主要有焊接法、法兰盘连接法及硫磺胶泥粘接法。对于实心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连接,以硫磺胶泥粘接居多。
显然,作为仅承受压力的桩,分段粘接,只要接头平整、桩段垂直,就能够承担并传递垂直荷载,负担起抗压桩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例如施工中接头不平、桩段间轴线错位或不铅直,或邻桩的挤土效应、桩尖遇坚硬层等因素,致使节段断开,形成断桩,不仅其承载能力降低,其抗剪、抗弯的能力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多节段静压桩的整体性和长度,提高其抗压、抗弯和抗剪性能的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钢筋、螺旋钢筋、锚垫板、垫圈、锚固螺母和预应力钢筋连接器。所述的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设置有常规的普通构造钢筋和受力钢筋,所述的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在竖向设置有预应力钢筋,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两端设置有螺旋钢筋、锚垫板、垫圈和锚固螺母,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钢筋连接器与另一个分段预制桩的预应力钢筋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简便实用,在一般情况和复杂的土层条件下能有效地增强多节静压桩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提高静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的第一节段预应力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的第一节段预应力钢筋锚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的其余节段预应力筋布置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处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C-C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的其余节段预应力筋连接示意图;
图8为锚垫板预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加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连接示意图。
所示图中,1第一节段预制静压桩、2预应力钢筋、3螺旋钢筋、4锚垫板、5垫圈、6锚固螺母、7孔道、8孔道扩孔段、9预应力钢筋连接器、10粘结剂、11预应力钢筋螺纹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钢筋2、螺旋钢筋3、锚垫板4、垫圈5、锚固螺母6和预应力钢筋连接器9,所述的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设置有常规的普通构造钢筋和受力钢筋,所述的分段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在竖向设置有预应力钢筋2,所述的预应力钢筋2两端设置有螺旋钢筋3、锚垫板4、垫圈5和锚固螺母6,预应力钢筋2通过预应力钢筋连接器9与另一个分段预制桩的预应力钢筋连接。
第一节段在预制时,将预应力钢筋2锚固在第一节段,无须预留供预应力钢筋通过的孔道。
除第一节段外,其余节段在预制时,均须预留通长的孔道7,每节桩的孔道下部有一孔道扩孔段8,以便于套进锚固螺母6和预应力钢筋连接器9。
同样适用于多节段的钢筋混凝土打入桩,以加强桩段间的连接。
如图1至图10所示,预应力钢筋2设计为每节段静压桩为一根,且置于桩的中心线位置。第一节段不设孔道,预应力钢筋2如图3所示锚固在该段桩中,且两端布有螺旋钢筋3和锚垫板4;预应力钢筋2上端外露出桩顶,保证锚固螺母6、连接器9及张拉工作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4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