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发光效果的汽车扰流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3162.0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5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伊平 |
主分类号: | B60Q1/26 | 分类号: | B60Q1/26;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龚建华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发光 效果 汽车 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扰流板,特别是关于一种装设在汽车的尾翼的扰流板。
背景技术
扰流板的主要功效在于提供气流在通过车体的尾部时提供足够的下压力,该下压力能够让车体紧抓地面,避免车辆在高速或过弯时失控,并能让后轮驱动的车的动力轮持续提供动力,避免下压力不足使车体形成漂浮而造成动力流失。除了稳定车身的功能之外,近来也朝向其它附加价值的提升,其中,提升美观及炫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附加价值的需求度,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针对尾翼扰流板外形作各式各样的变化来突显个人风格。
公知相关技术请参照美国专利US7,052,074“Angularly AdjustableIlluminated Spoiler”,此案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整角度的发光尾翼,其为将发光模块设置在尾翼的开口内,并被定位在托架支撑板以及端盖之间,此发光模块为朝向尾翼中央对称相对位置,所以发光模块将对于该尾翼中央部位提供发光照明的效果,进而突显该区域设计的刻痕。利用在托架支撑板以及端盖之间设置发光模块不失为一项好的设计,却仅局限显示中央部位刻痕,尾翼其它位置未能利用实为遗憾,最中央位置的亮度也将因光源由外向内逐渐衰减而有不均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结构简易且增加美感的具有发光效果的汽车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发光效果的汽车扰流板,包括板体、发光模块及封盖,其中该板体为透光板,并于其上设有刻痕,该板体具有长边;而发光模块设置在该板体的长边一侧,且其具有复数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的照射方向为从该长边侧进入板体内部;该封盖包覆于该发光模块的外部,并与该板体相互连结。
另外,封盖的另一功能可以保护发光模块,同时具有导引光线向板体的方向投射的功能。
前述发光模块还可使发光单元对准嵌入板体另行开设的凹槽处,使发光单元在散射角度内的光完全投射入板体中,使本实用新型得到较佳的发光效果,可以遍布整个板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发光效果的汽车扰流板,在板体的长边部位设置有发光模块,以封盖覆于板体的长边一侧,再利用板体具有可透光性的特性,点亮发光模块时,使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可以直接漫射于板体内,而增加扰流板的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发光效果的汽车扰流板组装结构简易,且发光模块的各发光单元可均匀投射在板体上,而提升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长边投射光源的方式使尾翼扰流板得到整体发光的效果,扩大刻痕的设计或绘制的面积,更为提升美观性及炫丽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于固定座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车体的组合示意图;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板体
12刻痕 14、14a衔接部
16长边 18凹槽
102固定孔
20发光模块
22发光单元 24电源线
30封盖
32防水垫体 34穿孔
40固定座
42托部 44底座
50螺锁组件
60侧翼
7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说明尾翼扰流板各部件的立体分解图,该扰流板主要包括板体10、发光模块20及封盖30;板体10为透光板,例如:压克力、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半透明板均可应用,在板体10上利用刻划等方式布设有刻痕12,并设有复数衔接部14,可与固定座40(如图3所示)进行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伊平,未经林伊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洁式长寿命磨床托瓦
- 下一篇:变速箱双杆操纵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