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脏缺损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2740.9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訾振军;谢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A61F2/02;A61B17/00;A61B17/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雄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雄杰 |
地址: | 51804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脏 缺损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大约1%(0.6%-1.2%),按我国10亿人口计算,大约有1000万人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ASD)和室内隔缺损(VSD)等。PDA可能使血液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流动,PFO和ASD可能使血液在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流动,VSD可能使血液在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流动,流量较多时,一般需要修补。
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心脏间隔缺损封堵装置用于治疗先天性的心脏病,这些封堵装置通过导管或导线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送到患者心脏特定的位置。其中广泛使用的金属纤维编制的封堵器,图1所示为该封堵器在心脏内的使用状态,该类封堵器一般包括一个具有收缩性能预设外形的支撑网,该支撑网形成左右两个盘面2、3和连接两个盘面的腰4,盘面上有封头21、32,支撑网内置阻流膜;如图2所示,封堵器的支撑网1被拉长在导管内,经血管送到患者体内的缺损部位,将封堵器从导管内释放出来,但此过程中封堵器左盘2的封头21以突出状态进入左心房可能会触碰或损伤周边的左肺静脉口、冠状窦口及左心室的主动脉瓣以及其他心脏内结构,造成严重伤害。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操作手段下很难精确确定缺损孔大小和形状,由于腰部尺寸的限制,增加了医生在选择封堵装置型号方面的难度,若选号偏大,封堵器腰部被心脏间隔压缩使左右盘鼓起形成葫芦状,如图3所示,使在金属支撑网外部的封头更加突出,有触碰到周边组织的危险,导致严重后果。
US2007/0043391公开了一种封堵器,如图4、5所示,该封堵器远端呈喇叭状,左盘面上已无封头,不仅解决了原有封堵器使用过程中封头触碰其他组织、封头脱落、封头引起的血栓问题,还减少了封堵器的金属含量,也大大降低了封堵器左盘被送入缺损位置时对周边组织伤害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可知道除房间隔缺损两房的压力差交小外,室间隔缺损的左室和右室间的压力约为180毫米汞柱,动脉导管未闭处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压力差约为70~100毫米汞柱,若远端喇叭状开口处的阻流膜直接受到血流的冲击,承受缺损处血流的压差,会增大阻流膜破裂的可能性,同时在血液的冲击下阻流膜内凹,内凹处仍然会改变该处的血流动力学,使血栓容易形成,并且凹陷部分也会影响体内组织的爬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端面为中空开放形状的封堵器的生物适应性及封堵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缺损封堵器,由可医学植入材料制成的网隔组成,具有预先确定的扩展形状,处于扩展形状时包括两伞房和中间较小直径的腰,伞房端面呈开放性中空,其中所述至少一伞房的中空开口处设有均匀分布的承接丝。
本实用新型所述均匀分布的承接丝设于第一伞房端阻流膜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均匀分布的承接丝穿缝在第一伞房阻流膜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伞房由一装有连接装置的网隔盘通过导丝与中空开口的伞房连接构成,第二伞房端面可呈开放性中空。所述网隔盘上装有与输送系统连接的栓头。所述第二伞房阻流膜内侧设置均匀分布的承接丝。所述均匀分布的承接丝穿缝于第二伞房阻流膜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远端伞面为开放式中空的阻流膜处设有承接丝,帮助阻流膜承受血流冲力和封堵器两侧压力,防止阻流膜破损,减少内凹。丝可以大大减少,减少在人体内的金属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封堵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所示封堵器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封堵器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封堵器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封堵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右盘面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拆撤网隔盘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花键轴轮毂电机
- 下一篇:导游导览系统中信号交叉覆盖时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