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1741.1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4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荣;唐志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H05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积小、辐射低、耗电低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及电视等领域。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一液晶面板11、一与该液晶面板11一端连结的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12、一导光板13、一框架14及多个设置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12表面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5。该框架14用于收容该液晶面板11、该导光板13及该发光二极管15。
该导光板13包括一入光面131、一与该入光面131垂直相接的出光面132、一与该出光面132相对的底面133、在该出光面132与该底面133之间相对设置的二侧面134及多个凸块135。该多个凸块135分别自该二侧面134向外延伸,且其上表面(未标示)与导光板的出光面132平齐。
该框架14包括一外框(未标示)及一自该外框内侧向内延伸的支撑壁141。该外框具一开口(未标示)。该支撑壁141为一环型结构,其形成一对应该导光板13的收容空间,并包括多个凹槽143及多个卡槽145。该多个凹槽143邻近该开口,其与该收容空间相通,且分别对应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5。该多个卡槽145分别邻近该导光板13的二侧面134,且分别对应于该导光板13的凸块135。
请一并参阅图2,是图1所示软性印刷电路板12与发光二极管15沿II-II线的放大剖示图。该软性印刷电路板12包括依次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Cover Layer)121、第一胶粘层(Adhesive Layer)122、第一铜箔层(Copper Layer)123、基板124、第二铜箔层125、第二胶粘层126及第二保护层127。该第二胶粘层126及该第二保护层127分别包括二通孔128,该二通孔128中注有焊锡。该发光二极管15包括设置于其两侧的二电极151,该二电极151分别通过该二通孔128中的焊锡固定于该第二铜箔层125。
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该导光板13设置于该框架14的收容空间内,该入光面131邻近该多个凹槽143,该多个凸块135分别收容于该卡槽145。其次,将该液晶面板11设置于该框架14的支撑壁141上。该液晶面板11的底部邻近该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与该液晶面板11连结的软性印刷电路板12从该框架14的开口穿出该框架14,如图3所示。然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12向该导光板13的底面133方向弯折,从而使设置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12的该发光二极管15收容于该框架14的凹槽143内,且与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紧密接触。
在组装该发光二极管15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手触方式来判断该发光二极管15是否收容于该框架14的凹槽143且与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紧密接触。但是,上述判断方法较为粗糙,即其无法准确判断该发光二极管15是否与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紧密接触。而当该发光二极管15与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未准确对位时,该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不能完全通过该入光面131而进入该导光板13,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光利用率明显降低,其显示亮度也相应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对位不准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对位准确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及一设置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光源。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包括一透光区域。该光源相邻该导光板,并对应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透光区域。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及一设置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光源,该光源相邻该导光板,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包括一缺口,该光源对应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创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包括一透光区域,因此,通过该透光区域可观察该光源与该导光板的位置关系,使该光源与该导光板紧密接触。因此,该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板,从而提高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软性印刷电路板与发光二极管沿II-II线的放大剖示图。
图3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部分组装后垂直翻转180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