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壶加热的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1706.X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默晗;王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55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水壶 加热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加热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水壶的加热是通过连接在发热底盘上电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与连接在发热座上的下连接器结合接通电源来实现的。电连接器一般分为上、下两个器件,其中一件与电热水壶的发热底盘相连接,另一件是与发热座和电源相连接,当上下两部分结合时,电热水壶的加热电路被接通。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情况下仅有三个触点接口,实现电源、地线、零线的接通,可以满足烧茶、烧开水的功能需求。但是,对于功能要求多,控制精度要求高,如烧水、煮沸、保温、防干烧、灯光变幻、功能显示等要求来说,则需要增加许多的信号采集和传输的器件和通道,由于信号传输的困难,因而,许多的电子器件,传感器,线路板,集成电路都只能安装在电热水壶的底部。由于电热水壶底部的空间有限,而且发热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辐射和热对流,相对的工作环境很恶劣,这样就对电子器件,线路板,集成电路和控制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耐温度要求,这样,势必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现有的电连接器无法满足增加信号采集及输出通道的需求,显示出了明显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壶加热的连接装置,通过分置组合连接结构解决电热水壶加热过程中的信号采集和传递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水壶加热的连接装置,包括:与电热水壶底部连接的上结合体、电连接器的凹形连接器、与发热底座连接的下结合体、电连接器的凸形连接器及其连接机构,所述上结合体上设置有信号采集机构,所述下结合体的上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信号连接机构,所述上结合体与下结合体相连接并导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结合体朝下平面的凸筋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金属件,其向上延伸的凸起伸进上结合体的内腔之中,延伸端的末端连接信号采集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连接机构设置在下结合体朝上盘面上的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连接机构是一组柱形金属件,所述柱形金属件从下结合体内腔朝上的孔中伸出并突出于其外端面,所述柱形金属件下端与位于下结合体内腔表面的的弹性接触件触接,所述弹性接触件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环状金属件呈∪形截面,∪形截面朝上的延伸段上设置有向上的片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设置在上结合体上的环状的金属件的数量与设置在下结合体上表面的柱形金属件的数量相等并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将线路板、集成电路及控制器件移出电热水壶发热盘的底部的空腔,放置在加热底座里,改善了电子器件的工作环境,因而在降低了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控制精度,降低了电热水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结合体中弹性接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隐去上连接器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结合体与环状金属件结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结合体与环状金属件结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壶加热的连接装置,包括与电热水壶底部连接的上结合体1、电连接器的凹形连接器3、与发热底座连接的下结合体2、电连接器的凸形连接器11及其连接机构,所述与电热水壶底部连接的上结合体1上设置有信号采集机构;所述与发热底座连接的下结合体2的上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信号连接机构,当上结合体1与下结合体2连接时,电源和信号系统将分别接通。
本实用新型上结合体1朝下的平面的凸筋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环状金属件13、14、15,其向上延伸的凸起10伸进上结合体1的内腔之中,延伸端的末端连接信号采集装置。信号连接机构设置在下结合体2朝上盘面上的孔中,所述信号连接机构是一组柱形金属件5、12、16,柱形金属件从下结合体内腔朝上的孔中伸出并突出于其外端面,所述柱形金属件5、12、16下端与位于下结合体2内表面的的弹性接触件6、7、8触接,弹性接触件6、7、8的另一端连接线路板及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控制广告灯箱
- 下一篇:彩色发光二极管号志灯图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