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盖板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1455.5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8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雍冰冰;苏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B2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盖板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盖板成型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制作方法: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卷绕或叠置形成的极芯放入电池壳内,然后通过盖板与电池壳密封,形成电芯,再将电解液注入电芯内,化成后形成电池。
锂离子电池盖板是这样做的,在加工件上,如铝片上形成注液孔,注塑孔,然后将具有盖板从加工件上冲下来,再对注塑孔进行注塑,得到带有注塑件的盖板,然后将盖板放在注塑模具内注塑,便于固定铆钉,注液孔是用来向电芯内注入电解液的圆孔,注液完后用一小钢珠封住该注液孔,显然若该注液孔比钢珠小太多,钢珠则不能填堵入注液孔内,若大些,则起不到密封的作用,为达到要求,现有技术是将注液孔做稍小,然后通过人工对该注液孔进行扩孔挤光,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然而,这样需得增加一个扩孔挤光的工序,增加扩孔挤光人员,增加了制作电池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增加扩孔挤光人员,电池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电池盖板自动进行扩孔挤光的电池盖板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盖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导柱,所述上模、下模上设有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与导柱孔配合,所述上模、下模上对应设有在盖板上形成注塑孔的冲注塑孔部件、形成注液孔的冲注液孔部件、形成盖板轮廓的成型部件、将盖板从加工件冲下的落料部件,及引导加工件步进的步进部件,其中,还设有一对注液孔进行扩孔挤光的扩孔部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给电池盖板上的注液孔自动进行挤光,减少了人力,减少了人对盖板接触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该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机械加工,投资少,易实行产业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下模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脱料板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脱背板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2,脱料板;3,脱背板;4,固定板;5,加工件;6,冲针;7,镶件;
10,下成型镶件;11,预冲孔镶件;12,步进镶件;13,下模导柱孔;14,冲针液孔镶件;15,扩孔镶件;16,冲注塑孔镶件;17,落料镶件;
20,成型镶件导正孔;21,第四冲针导正孔;22,步进导正孔;23,脱料板导柱孔;24,第一冲针导正孔;25,第三冲针导正孔;26,第二冲针导正孔;27,落料冲头导正孔;
30,成型镶件避让孔;31,第四冲针避让孔;32,步进避让孔;33,脱背板导柱孔;34,第一冲针避让孔;35,第三冲针避让孔;36,第二冲针避让孔;37,落料镶件避让孔;
40,上成型镶件固定孔;41,第四冲针固定孔;42,步进冲针固定孔;43,固定板导柱孔;44,第一冲针固定孔;45,第三冲针固定孔;46,第二冲针固定孔;47,落料冲头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电池盖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导柱,所述下模1上设有下模导柱孔13、上模上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与导柱孔配合,即导柱可在导柱孔内滑动,所述上模、下模1上对应设有在盖板上形成注塑孔的冲注塑孔部件、形成注液孔的冲注液孔部件、形成盖板轮廓的成型部件、将盖板从加工件5冲下的落料部件,及引导加工件5步进的步进部件,还设有一对注液孔进行扩孔挤光的括孔部件,及在冲注塑孔之前还设有对其进行预冲孔的预冲孔部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上模为三层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叠置的脱料板2、脱背板3和固定板4。下模1的作用是对盖板的下面进行成形,并固定下模1上镶件,脱料板2的作用是对上模的冲针、成形镶件进行导正,并使加工件5脱离冲针,脱背板3的作用是压住穿过脱料板2的导正针,固定板4的作用是固定各种冲针和镶件,下模1上设有各种镶件,镶件可为SKD11、Cr12、Cr12MOV等材料。固定板4上有各种冲针固定孔,冲针固定在所述冲针固定孔内,所述冲针穿过脱料板2和脱背板3实现相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