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控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835.7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修志 |
主分类号: | H04M3/42 | 分类号: | H04M3/42;G10L15/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朱晓光 |
地址: | 51841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控 查询 分机 用户 电话 交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声控方式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转接功能的电话系统,最早期是以人员操作的总机负责来电的转接,总机人员得知来电者所要找的分机号码,将电话转接至分机,便能由分机使用者接听电话。
后来,机器替代了人工,由电话系统的交换机总机取代了接线人员,来电者必需自行输入所要找寻分机使用者的分机号码,使能通过交换机自动将电话转接至目的电话分机上。
另一种交换机转接的电话系统,来电者所拨的电话号码更包括有分机使用者的分机号码信息,因此来电者无须再另行输入分机号码,便能直接接通到分机使用者所在的电话分机。
然而,对于上述具有转接功能的电话系统皆存在一个问题,当来电者只知道预想通话人员的姓名或部门,却没有获知欲想通话人员的分机号码信息或是将分机号码信息遗忘时,将无法通过现有电话交换设备直接将通话转接到目的分机上,造成来电者无法找到分机通话人员,造成通话失败。
如果再通过人工服务查询,也会遇到总机人员可能不在总机处,或总机人员将来电转接错进不存在的分机的情况,也会给来电者造成困扰。最重要的是,这样非常耗费时间,增加来电者的通话时间,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声控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语音识别模块以及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接的语音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采集识别,并找出匹配的分机号码信息,将来电由总机转接到目的分机上,完成通话。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语音输入姓名或部门名就可以顺利的将电话实施转接,方便用户使用,节省通话时间,通话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所述:
A.设置一语音输入模块输入语音识别信息,并由语音识别模块进行识别;
B.设置一处理器从存储器内选择分机号码信息与所述语音识别信息的姓名或部门名相匹配。
上述原理中,所述分机号码信息是分机使用人员姓名或部门名。
上述原理中,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利用针对非特定用户的语音识别方法识别所述语音识别信息。
上述原理中,所述语音输入模块接收话路模块的语音信息,并传递给语音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进行识别。
上述原理中,语音识别模块将所识别的匹配的分机号码信息传递给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照上述原理设计制造一种电话交换设备,该设备包括话路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分机号码信息的存储器,尤其是,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以及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接的语音输入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输入语音识别信息并由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进行识别,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内选择分机号码信息与所述语音识别信息的分机号码信息匹配。
该设备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是针对非特定用户的语音识别模块。
该设备所述话路模块输出端与语音输入模块连接。
该设备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输出端与处理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语音识别模块以及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接的语音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行采集识别,并找出匹配的分机号码信息,将来电由总机转接到目的分机上,完成通话。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语音输入姓名或部门名就可以顺利的将电话实施转接,方便用户使用,节省通话时间,通话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控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控查询分机用户的电话交换设备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之一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尽的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所述:
A.设置一语音输入模块13输入语音识别信息,并由语音识别模块14进行识别;
B.设置一处理器11从存储器12内选择分机号码信息与所述语音识别信息的姓名或部门名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修志,未经陈修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活动房
- 下一篇:废旧PVC电缆外皮/木粉复合板材的配方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