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机油滤清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296.7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明箴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机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是对进入发动机主油道的机油进行滤清,使机油达到一定的清洁度,防止发动机中各运动部件由于杂质导致早期磨料磨损。为了保证主油道的有效工作压力和冷起动时的正常工作,则需要安装机油滤清器旁通阀。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在润滑系统中与滤清器并联。当经过机油滤清器的机油压力降到超过旁通阀开启压力设计值时,旁通阀打开,部分机油就绕过滤清器由旁通阀流向主油路。保证主油路有足够的机油,同时避免滤清器受到高压冲击。现有机油滤清器中,旁通阀均为与滤芯固定为一体的结构,为不可拆式结构,旁通阀出现故障时,不便于维修,只能整体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旁通阀与滤芯固为一体所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机油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它包括分体式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滤芯2、滤芯支架3和旁通阀4,所述旁通阀4设置在滤芯支架3内腔的下端,所述旁通阀4包括底座41、阀片42、回位弹簧43和上盖44,所述阀片42设置在底座41的中心孔45的上,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为可拆式连接且所述回位弹簧43预压缩后设置在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所述上盖44上开有走油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盖44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均布设置的凸块48,所述底座41的上表面固定有三个均布设置的挡块46,所述挡块46的截面形状为“”形,所述三个均布设置的凸块48插装在三个均布设置的挡块46之间且旋转后卡装在“”形挡块46的下表面与底座41的上表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44的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凸圈47,所述滤芯支架3的中心孔壁上设置有与环状凸圈47相适配的突起34。可以理解的是,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也可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支架3包括上挡板31、侧壁开有通油孔的中心柱32和下挡板33,所述底座41与滤芯支架3的下挡板33固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的旁通阀,在故障维修时,只需要相反方向旋转,凸块48即从挡块46中脱出,操作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旁通阀4与滤芯支架3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由分体式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滤芯2、滤芯支架3和旁通阀4组成,所述旁通阀4设置在滤芯支架3内腔的下端,所述旁通阀4包括底座41、阀片42、回位弹簧43和上盖44,所述阀片42设置在底座41的中心孔45的上,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为可拆式连接且所述回位弹簧43预压缩后设置在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所述上盖44上开有走油通道49。使用过程中,压力油克服回位弹簧43的弹簧力顶开阀片42,进而通过上盖44上的走油通道,部分机油就绕过滤清器由旁通阀流向主油路,可保证主油路有足够的机油,有效避免滤清器受到高压冲击。
优选地,所述上盖44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均布设置的凸块48,所述底座41的上表面固定有三个均布设置的挡块46,所述挡块46的截面形状为“”形,所述三个均布设置的凸块48插装在三个均布设置的挡块46之间且旋转后卡装在“”形挡块46的下表面与底座41的上表面之间,在故障维修时,只需要相反方向旋转,凸块48即从挡块46中脱出。
更优选地,所述上盖44的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凸圈47,所述滤芯支架3的中心孔壁上设置有与环状凸圈47相适配的突起34。可以理解的是,上盖44与底座41之间也可为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芯支架3包括上挡板31、侧壁开有通油孔的中心柱32和下挡板33,所述底座41与滤芯支架3的下挡板33固连为一体。
由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明箴,未经朱明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2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轮数控制造装置
- 下一篇: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