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溅散板馈源及反射面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124.X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慧;徐钦友;翟文军;颜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0 | 分类号: | H01Q19/10;H01Q19/19;H01Q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板 馈源 反射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毫米波天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溅散板馈源及反射面天线。
背景技术
溅散板馈源将前馈抛物面天线变成后馈抛物面天线,结构上坚固、紧凑,且对主反射面的口面遮挡小。
现有的溅散板馈源的馈电波导的口径尺寸较小,若想减小溅散板馈源副面的漏失效率,就必须将副面安装在距离馈电波导口面很近的地方。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副面与馈电波导的相互作用过强,导致溅散板馈源的电压驻波比过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减小溅散板馈源副面的漏失效率,又不会使其电压驻波比过大的溅散板馈源及反射面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溅散板馈源,包括馈电喇叭、副面,所述馈电喇叭的前端为喇叭口状,所述副面设于所述馈电喇叭的前面,且所述副面与所述馈电喇叭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面天线,包括主面,所述主面为抛物面,所述抛物面的顶点处装有上述的溅散板馈源,且所述溅散板馈源的轴线与所述抛物面的对称轴重合。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溅散板馈源及反射面天线,由于馈电喇叭的前端为喇叭口状,副面与所述馈电喇叭活动连接。溅散板馈源装在反射面天线抛物面的顶点处,且溅散板馈源的轴线与抛物面的对称轴重合。馈电喇叭的喇叭口的口径可以适当加大,使副面与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至于太近,既能减小溅散板馈源副面的漏失效率,又不会使其电压驻波比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溅散板馈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射面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溅散板馈源,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馈电喇叭2、副面3,所述馈电喇叭2的前端为喇叭口状,所述副面3设于所述馈电喇叭2的前面,且所述副面3与所述馈电喇叭2活动连接,副面3与馈电喇叭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副面3的轴线与馈电喇叭2的轴线相重合。
馈电喇叭2的前端的喇叭口的直径为工作波长的1.5-2.5倍,可以是1.5λ、2λ、2.5λ等,其中λ为工作波长,一般是2λ左右。
所述副面3的直径为工作波长的2.5-4.5倍,可以是2.5λ、3λ、3.5λ、4λ、4.5λ等,一般是3λ左右。
所述副面3与馈电喇叭2之间的距离为工作波长的2-6倍,可以是2λ、2.5λ、3λ、3.5λ、4λ、4.5λ、5λ、5.5λ、6λ等,一般是2.5λ左右。
所述副面3可以为椭圆形、扁圆形、圆形或其它需要的形状。用支架4将副面3活动连接在馈电喇叭2上,支架4为低介电常数的介质锥或有机玻璃锥。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面天线,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主面1,所述主面1为抛物面,所述抛物面的顶点处装有上述的溅散板馈源,且所述溅散板馈源的轴线与所述抛物面的对称轴重合。通过轴向调整副面3到主面1顶点的距离,使溅散板馈源的焦环与主面1的焦环重合。
本实用新型用小型喇叭来代替圆波导,副面与喇叭之间活动连接,二者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近,解决了溅散板馈源的电压驻波比过大的问题,解决了溅散板馈源的漏失效率与电压驻波比不能兼得的矛盾,在天线的效率为60%的情况下,其电压驻波比仍小于1.2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片挖取装置
- 下一篇:可人工操纵的互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