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油杆多功能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69874.5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武;孙宪利;陆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7 | 分类号: | E21B1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琦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杆 多功能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生产上使用的井下工具,特别是一种抽油杆多功能保护器。
背景技术:
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杆柱断、卡、脱现象时有发生,上述现象不但会导致作业成本增加,杆卡还会造成作业时,井下泄油器失效,导致原油外泄,污染井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杆多功能保护器。通过连接在抽油杆的下端,有效地防止抽油杆断脱,延长抽油杆寿命。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污染井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抽油杆多功能保护器由液缸(1)、密封圈(2)、柱塞总成(3)、压帽(4)、连接套(5)、安全销(6)、承载节(7)组成,柱塞总成(3)上部套有液缸(1),下部与连接套(5)连接,密封圈(2)安装在柱塞总成(3)的密封槽内,压帽(4)与液缸(1)连接,安全销(6)穿过连接套(5)上孔内将承载节(7)与连接套(5)连接。
工作原理是:油井作业下杆时,该装置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当抽油机生产时,该装置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减震功能,杆柱下行时,由于下行阻力,液缸与柱塞在瞬间相对运动,将柱塞与液缸形成的内腔液体排出,减少下部杆柱因惯性载荷所受的冲击,上行时,减震原理相同。二是防脱功能,当抽油杆柱产生扭矩时,由于柱塞与液缸可以自由旋转,起释放扭矩作用,防止杆柱脱扣。三是确保泄油器顺利泄油,当发生卡泵时,上提抽油杆,当上提力达到一定值时,剪断安全销,杆柱顺利起出,抽油杆上开闭器顺利通过泄油器主体,打开泄油孔,顺利泄油,起到防止井场污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柱塞总成上部套有液缸,下部与连接套连接,密封圈安装在柱塞总成的密封槽内,压帽与液缸连接,安全销穿过连接套上孔内将承载节与连接套连接。并通过连接在抽油杆的下端,有效地防止抽油杆断脱,延长抽油杆寿命。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污染井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很适合现场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该装置由液缸1、密封圈2、柱塞总成3、压帽4、连接套5、安全销6、承载节7组成,各部件结构特征如下:液缸1为圆柱形结构,一端加工成公螺蚊,另一端为圆筒形结构,在垂直于圆柱侧面上加工成两个通孔,圆孔外端加工母螺蚊;柱塞总成3呈圆柱形结构,一端有变径,变径后的圆柱侧面上加工两个方形密封槽,另一端加工公螺蚊;密封圈2圆形结构,在任一处断开,其横断面也为圆形;压帽4为小圆筒形结构,圆柱侧面加工公螺蚊,连接套5为圆筒形结构,一端加工成母螺蚊,另一端在垂直于圆柱侧面上加工成一个通孔;安全销6为了圆柱形销钉,其直径与连接套上通孔直径相同;承载节7圆柱形结构,一端加工公螺蚊,另一端在圆柱侧面上也加工一个通孔。该装置采用下列方法安装:1、将密封圈从柱塞总成一端套入,安装在柱塞总成的密封槽内(每个密封槽各安装一个密封圈);2将柱塞总成从带有密封圈的那端插入液缸的内孔;3将压帽从柱塞总成公扣端套入,与液缸母螺蚊对扣拧紧;4连接套母螺蚊与柱塞公螺蚊对扣拧紧,5将承载节插入连接套内,将安全销从连接套上孔内插入将承载节与连接套连接起来,至此组成结束。其工作原理是:油井作业下杆时,该装置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当抽油机生产时,该装置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减震功能,杆柱下行时,由于下行阻力,液缸与柱塞在瞬间相对运动,将柱塞与液缸形成的内腔液体排出,减少下部杆柱因惯性载荷所受的冲击,上行时,减震原理相同。二是防脱功能,当抽油杆柱产生扭矩时,由于柱塞与液缸可以自由旋转,起释放扭矩作用,防止杆柱脱扣。三是确保泄油器顺利泄油,当发生卡泵时,上提抽油杆,当上提力达到一定值时,剪断安全销,杆柱顺利起出,抽油杆上开闭器顺利通过泄油器主体,打开泄油孔,顺利泄油,起到防止井场污染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化主动型呼吸门控系统
- 下一篇:两极电液先导溢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