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密码钥匙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69814.3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辉;李毅;张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密码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密码钥匙,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够工作在非接触通信方式下,又能够工作在接触通信方式下的电子密码钥匙。
背景技术
智能卡芯片包括接触式智能卡芯片和非接触式智能卡芯片两种。接触式智能卡芯片在使用时,读卡机具必须和卡的触点接触才能和卡进行数据交换。而非接触式智能卡芯片,又称射频卡芯片,采用射频调制方式和读卡机具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在接触式智能卡芯片的使用过程中,读卡机具必须和卡的触点接触才能与卡进行信息交换,所以卡片的磨损严重,这就可能导致卡片和读写机具的接触不良,而引起数据传输错误。另外,接触式智能卡芯片的通信速率较低。
非接触智能卡芯片内嵌的集成电路芯片设有无线射频模块,以及与该无线射频模块相对应连接的天线引脚,该天线引脚用来与天线电连接。由于非接触式智能卡芯片是采用射频调制的方式和读卡机具进行数据交换,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够避免接触式智能卡芯片的上述问题。
根据ISO/IEC7816规范,非接触式智能卡芯片的引脚定义如下:Vcc电源电压引脚,RST复位信号引脚,CLK时钟信号引脚,GND接地引脚,VPP编程电压引脚,I/O输入/输出引脚,同时,这些引脚分别对应卡表面的触点C1、C2、C3、C5、C6、C7,其中C4和C8不使用。
对于USBKey(电子密码钥匙)而言,它是一种带有USB接口的硬件接口设备,由于其体积小且安全性高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USBkey内嵌有CPU,以及与CPU连接的接触式智能卡芯片、USB接口。其中CPU用于处理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与计算机等外部读写设备之间的通信,接触式智能卡芯片用于存储密钥,加解密算法等。
由于采用的是接触式智能卡芯片,因此,USBkey必须经过USB接口和计算机等外部读写设备接触,用户才能对其进行读写等操作。因而,这就大大限制了USBkey的使用,而使USBkey产品的通用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工作在非接触通信方式下的电子密码钥匙。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密码钥匙,包括:CPU,与CPU连接的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以及连接到所述的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上的天线。
所述的USBkey还包括:与所述的CPU连接的USB接口。
所述的USBkey还包括:与所述的CPU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的天线的两个管脚分别连接到非接触智能卡芯片的C4和C8引脚。
所述的USBkey还包括上、下外壳,并且在上、下外壳的接触面上沿边沿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天线嵌入在所述的凹槽中。
所述的USBkey还包括上、下外壳,并且沿其中一外壳内侧沿边沿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天线嵌入在所述的凹槽中。
所述的天线采用点胶、热熔、胶粘工艺固定在所述的凹槽中。
所述的天线采用漆包铜线绕制,圈数为4,且所述的天线的品质因数为80,频率为13.56MHz时,电阻为3.8欧姆,电感为3.68UH。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USBkey内部的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以及连接到非接触智能卡芯片相应引脚上的天线,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工作在非接触式通信的方式下,因而该USBkey的使用通用性得到了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的USBkey,包括:CPU,与CPU连接的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以及连接到所述的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上的天线。
CPU与非接触智能卡芯片按照ISO/IEC7816规范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而非接触智能卡芯片按照ISO/IEC14443规范定义的通信协议,通过天线与外部的非接触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
下面描述一下在非接触通信方式下,USBkey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展会信息化终端生成装置
- 下一篇:可旋转式升降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