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69710.2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峰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俊波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武术搏击器械,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吊桩。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搏击练习、娱乐健身、武技水平考核等的木人桩种类多样,例如吊桩和固定桩。所谓固定桩是指桩体固定于地面的木人桩,而吊桩则是指桩体悬吊起来使用的木人桩,吊桩相对于固定桩而言,因桩体处于悬吊状态,从而在受到攻击时动作相对灵活,因此对于提高习拳者的实战意识效果较好,更接近模拟实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面上还出现了多种可以与习拳者进行互动的活体桩,例如中国CN1872368A号专利公开了互动式木人桩,在活体桩上设有能响应于习拳者攻击而与习拳着互动的击打杆,能更好的提高攻防技巧和功力。再例如中国CN2671639Y号专利公开的自由搏击练习器,不但活体桩可以模拟对手与习拳者互动,并且活体桩还可以在旋转盘上自由活动,整个练习器的活动自由度与真人对手十分接近,能综合锻炼拳法、步法,可取得较好的实战练习效果。
但纵观目前的各式木人桩,不论是吊桩、固定桩还是活体桩,仍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目前现有的各式吊桩、固定桩及活体桩都只能进行单人练习,习拳者在练习时所面对的对手都是模拟假想的木人桩对手,而并不是真人对手,在不能真正与真人对手进行较技的条件下,即使习拳者再刻苦练习,也很难达到与真人对手较技所达到的真正实战的效果,在习拳者面对活生生的真正的真人对手时,仍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僵硬,不能很好的培养习拳者临战、实战的心理素质。
二、由于现有的各式木人桩只能进行单人练习,木人桩的利用率不高,在多个人练习时,需要相对较多的木人桩,占用练习场地的空间较大,增加了购买木人桩及经营习武馆和健身俱乐部等的成本。
三、目前具有人形桩身的各式吊桩及活体桩,其桩身的头部、躯干、髋部和四肢基本上是固定连接的,桩身的各组成部分不能各自以独立的灵活变化来模拟习拳者的连续出招频率以及间歇时间,在习拳者击打完桩身特定部位时,整体桩身将都会产生整体的相对变化,因此习拳者的各次出招之间一直或处于等待木人桩响应的状态,出招和反击的速度与频率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假想,会导致习拳者在实战过程中攻防手法机械化,甚至手忙脚乱等不良效果,不能在短期内真正提高攻防技巧水平,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真正实战的练习要求。
四、现有的各式木人桩都不能用于竞技比赛考核,在实际的竞技比赛过程中,仍然需要两个对手面对面的切磋,这样在比赛过程中,危险系数较高,且不容易以一个公正的衡量标准对习武者的技术水平进行检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桩,能实现双人对练,可有效培养习拳者优异的临战、实战心理素质;且能提高木人桩的利用率,减少木人桩的使用数量和占用空间、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桩,桩身上的桩杆能在被一侧习拳者攻击后向另一侧移动,可实现吊桩两侧对练的习拳者进行互动,进一步增进习拳者的临战、实战心理锻炼和拳术锻炼。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桩,桩身的各组成部分活动连接,可完全由习拳者控制出招的速度与频率,能在最大程度上模拟实战练习,能极大的提高攻防技巧水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桩,能随之衍生出一种“零接触”式的擂台竞技比赛,这种竞技形式公平且透明,极大的降低了危险系数,且可以自由的运用各派别拳术的风格进行切磋,真正把中国传统武术推广到体育竞技中去,并最大限度的自由化、多元化、公开化,为武术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考核方式,也增加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桩,包括有桩身,该桩身包括躯干,在躯干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数个桩杆。因此,一个吊桩就能供双人对练,在使用时原则上提倡两个人在正反面同时进行练习,能有效的培养习拳者优异的临战、实战心理素质;且能提高木人桩的利用率,减少木人桩的使用数量和占用空间、降低成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躯干前侧的各桩杆与躯干后侧正对的各桩杆由多个一体的躯干桩杆滑动地穿设于躯干上的通孔而向前后两侧延伸所形成,在该多个躯干桩杆位于躯干前后两侧的外端分别设有大于躯干的通孔孔径的限位保护套。此方案中,因躯干前后两侧的桩杆可受一侧习拳者攻击而前后滑动,能使另一侧的习拳者更加精确地进行响应与互动,模拟实战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峰,未经戴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体管道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电熔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