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溉用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69692.8 | 申请日: | 2007-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青 |
| 主分类号: | B05B17/00 | 分类号: | B05B17/00;B05B1/20;A01G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 地址: | 100053北京市宣武区南线阁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种植于土壤中的植物进行灌溉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节水的灌溉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
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渠道防渗技术:采用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塑料薄膜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处理,与土渠相比,渠道防渗可减少渗漏损失60%-90%,并加快了输水速度。这种方式无法防止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损失,且水进入土壤后的蒸发和渗漏无法避免。
管道输水技术: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到95%。另外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减少渠道占地。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普及,但大型自流灌区尚处于试点阶段。这种方式是当水离开管道进入土壤后的仍然无法避免蒸发和渗漏损失。
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省劳、节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效果不好。一般可节水30%-50%,增产10%-30%,但耗能多、投资大,不适宜在多风条件下使用。
微灌技术:包括微喷和滴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水同时可兼施肥。这种方式同样无法避免水进入土壤后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目前,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上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其中主要的缺点是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一般在0.4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灌溉用的装置,可以减少水进入土壤后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灌溉用的装置,包括水管,所述水管管壁上设有出水孔,所述水管设置于一多孔介质层中,所述多孔介质层下方和两侧设有防渗层,所述多孔介质层上方为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多孔介质层和防渗层均位于在地面上开挖的沟槽中。
所述沟槽内两侧土壤层与多孔介质层接触的位置设有导渗孔,每侧的导渗孔间隔设置。
所述水管的直径为20~100mm,所述水管上的出水孔为直径0.15~1.0mm的圆孔或0.5×2.0mm的长孔。
所述水管外侧包覆有过滤层。
所述过滤层的等效孔径为0.01~0.05mm,渗透系数为0.01~0.03cm/s。
所述多孔介质层由本身不吸水的介质颗粒组成,所述介质颗粒的粒径在1~3mm之间,孔隙率在0.25~0.35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多孔介质层的介质颗粒本身不吸水,但介质颗粒之间所形成的孔隙却具有很好的吸水和储水功能,且其水阻力小,在供水时只需较小的水压就可出水,节约了能量;多孔介质层中的储水通过毛细作用缓缓的渗入到土壤层,蒸发量非常小,从而被植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由于多孔介质层的介质颗粒相对较大,且多孔介质层内储有大量的水,当供水停止时,不会因为供水管内的压力突然降低使水管周围的物质堵塞出水孔。所述多孔介质层下方和两侧的防渗层可以防止水的渗漏。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灌溉过程中几乎没有蒸发和渗漏,具有工艺简单、节水、节能、运行成本低、可同时施肥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0.8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灌溉用的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地面,2.土壤层,3.水管,4.多孔介质层,5.防渗层,6.过滤层,7.水管管壁,8.出水孔,9.沟槽,10.导渗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将水送入一埋于土壤层2下的多孔介质层4内,然后通过毛细作用使多孔介质层4内的水逐渐渗透到土壤层2,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灌溉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青,未经石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驱塔式抽油机
- 下一篇:金属扁管的生产线和金属扁管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