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护理床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69457.0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5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拓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12;A61G7/05;A61G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1117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的病人,大都希望能随床一起变换所处的环境,并能在室内、室外交替停留,还需要经常变换体位,进行护理、各种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但是现有的多功能护理床,能变换的体位功能较少,床面高度也不能调整,如实用新型专利200320118761.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可以在平板床与轮椅之间实现转换,并能够减小床的宽度,以便通过较窄的房门,但是床面高度不能调整,不便于进行各种护理和治疗;不能实现站立体位,病人不能借助于护理床进行站立体位的护理、功能训练和治疗,而且转换护理床的外形结构需要依靠人工手动调整,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可以改变床面高度,实现站立靠架的功能。可以一床多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由床架、床板和床板四周的护栏组成,其特征在于:床架1与床板3之间装有水平升降平台2,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板3之间,和/或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架1之间设置有升降曲柄连杆结构,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设置有相应的驱动升降曲柄连杆结构的升降推杆21;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板3之间设置有立起曲柄连杆结构,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还设置有驱动立起曲柄连杆结构的立起推杆41。
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架1之间设置的升降曲柄连杆结构,包括沿床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套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25与第二曲柄26,以及连接第一曲柄25上端与第二曲柄26上端的拉杆22,所述第一曲柄25的第一输出轴251与所述第二曲柄26的第二输出轴261,分别与水平升降平台2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曲柄25的第一定轴27与所述第二曲柄26的第二定轴28分别与床架1铰接,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设置的驱动升降曲柄连杆结构的升降推杆21的两端,分别与水平升降平台2和第一曲柄25的上端铰接。
床板3由背部床板31、大腿部床板32、小腿部床板33和脚部床板34顺序铰接组成,其中大腿部床板32与水平升降平台2之间安装有铰链24以及曲柄42和连杆43组成的立起曲柄连杆结构。
大腿部床板32下部设置有背部推杆51,所述背部推杆51与背部床板31下部固定设置的支杆52铰接;大腿部床板32下部还设置有小腿部推杆54,小腿部床板33下部设置有小腿部升降曲柄连杆结构,所述小腿部推杆54与所述小腿部升降曲柄连杆结构铰接。
背部床板31、脚部床板34的外侧端面和大腿部床板32的左右两边都设有护栏。大腿部床板32两边的侧护栏35上安装有桌板38,所述桌板38与大腿部床板32平行安装,或垂直安装。
所述的各部分床板分别由中间的主床板31′、32′、33′、34′和左右两侧的活动侧板31″、32″、33″、34″组成,活动侧板与主床板之间设置有折叠锁紧装置,所述的活动侧板都可向上折起并锁紧。
床板3表面设有多道安全带39。
床架1的床头端挂有配重铁12。
推杆使用的电机为安全电压直流永磁电机。
电机的电源供给装置包括市电降压整流滤波部分和充电电池后备电源部分。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板3之间,和/或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架1之间设置有升降曲柄连杆结构,因此可以改变床面高度,即通过升降推杆驱动曲柄连杆结构带动床架1上的水平升降平台2升降,以实现床面升降;所述水平升降平台2与床板3之间设置有立起曲柄连杆结构,通过立起推杆驱动立起曲柄连杆结构推动大腿部床板并带动全部床板整体旋转抬起,逐渐变为直立状态以实现站立靠架的功能,旋转角度的范围为0度~90度。将本实用新型转换为站立靠架时,需将护理床设置为平板床并将水平升降平台升至最高位置,同时使病人的脚掌紧贴床尾护栏,不能自主站立的病人应使用床上附带的安全带将病人束缚于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拓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拓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