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法玻璃拉边机拉边杆内水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9825.3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0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广;叶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06 | 分类号: | C03B18/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拉边机拉边杆内 水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浮法玻璃拉边机中的拉边杆内水管装置。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拉边机是浮法玻璃生产成型的专用装备之一,目前国内玻璃厂使用的浮法玻璃拉边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52139.2、93207804.4、00208105.9及93204166.3所述的拉边机(器),其拉边杆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且拉边轮直接与熔融玻璃接触,内水管循环冷却水容易结垢,长期使用会逐渐附着在内水管循环管路的内外壁上,随着水垢逐渐增多,管路的流通面积逐步减小,影响拉边杆的冷却效果,影响玻璃成型质量,如果不及时清理甚至会堵塞循环管路,导致拉边轮、拉边杆烧毁事故,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次内水管,既影响拉边机的使用效率,又耗费撤卸组装的人力物力。另外,不锈钢管的重量较大,故弯曲挠度较大小,因此拉边器转轴中部需要设置一系列的支撑,转轴旋转时与不锈钢内水管支撑点刮擦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内水管支撑点刮擦增加拉边轮的径向跳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检索,尚未发现有对此问题的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拉边机拉边杆内水管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浮法玻璃拉边机拉边杆内水管装置,以克服原有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法玻璃拉边机拉边杆内水管装置,它主要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转轴,转轴的一端连接过渡接头、另一端连接拉边轮,过渡接头的一端连接带进出水嘴的旋转接头,转轴的中部外侧连冷却水包、内腔设置一根接内水管,内水管一端与拉边轮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接头连接,其特征在于:内水管一端设有螺纹,它与旋转接头螺纹连接,内水管另一端直接插在拉边轮的进水孔处,内水管在转轴内腔中处于悬空状态。
根据以上基本技术方案,在所述的转轴端部固接一卡盘,卡盘上设置一组至少两个紧定螺钉,与拉边轮后端部特设的螺孔连接配合,在拉边轮内腔中的法兰盘进水口与内水管插接,法兰盘沿径向设置一组分水板。
根据以上基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内水管采用聚丙烯(PP-R)材料制作,可以降低内水管自身的重量,并且积垢量大为减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内水管选用聚丙烯(PP-R)材料(GB/T18742-2002),一端螺纹连接在旋转接头,另一端直接插在拉边轮的进水孔处,由于其重量仅为同规格不锈钢管的八分之一,弯曲挠度很小,中部不需要支撑,既避免了转轴旋转时与传统内水管支撑点刮擦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又消除了传统内水管支撑点刮擦增加拉边轮的径向跳动。
2.PP-R材料在长期使用状况下,其结垢状况比不锈钢管改善十倍,大大减轻水垢带来不利影响,降低拉边机日常使用维护费用,提高拉边机使用精度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沿玻璃液在锡槽内流动方向,以一定间隔在锡槽两侧面布置,拉边轮伸入锡槽内,压在漂浮于锡液上玻璃带边部,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将玻璃带拉薄或堆厚,并送出锡槽进入退火窑退火。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旋转接头1、过渡接头2、内水管3、转轴4、冷却水包5、石墨轴承6、卡盘7、紧定螺钉8、拉边轮9、法兰盘10、分水板11组成。转轴4的一端连接带出水嘴的过渡接头2、另一端连接拉边轮9,过渡接头2的一端连接带进水嘴的旋转接头1,转轴4的中部外侧连冷却水包5、内腔设置一根接内水管3,内水管3一端与拉边轮9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接头1连接,其特征在于:内水管3采用聚丙烯(PP-R)材料制作,其一端设有螺纹3a,它与旋转接头1螺纹连接,内水管3在转轴4内腔中处于悬空状态。转轴4一端部固接一卡盘7,卡盘上设置一组至少两个紧定螺钉8,它与拉边轮9后端部特设的螺孔连接配合,在拉边轮9内腔中的法兰盘10设有进水口10a,内水管3插接在进水口10a内,法兰盘10沿径向设置一组分水板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的冷却水,从本装置的尾部旋转接头1进水嘴进入,经内水管3送至拉边轮9内腔,经分水板11均匀分开,吸收拉边轮的热量,经内水管3外侧、转轴4内侧,返回旋转接头1的出水嘴排出,如图中肩头方向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9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井盖
- 下一篇:网箱式污染物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