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组合自闭合的导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9410.6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7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允忠;冯静;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允忠 |
主分类号: | A61M39/14 | 分类号: | A61M3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青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组合 闭合 导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确切的讲是一种具有组合自闭合的导管接头。
背景技术
对于心血管治疗中的造影检查或者介入治疗,需要先在血管上开口,安装导管,然后进行其他手术操作。而导管和接头安装上以后,血管就和外界连通了,产生血液外溢。过去一般都是在接头的适当位置上设置一个机械阀门,人工关闭,以防止血液溢出。这样,安装阀门和进行阀门关闭需要占用宝贵的手术时间,有时操作不好还会引起其他问题。而且多出了一个阀门装置,给手术操作造成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导管接头不能自动封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具有组合自闭合的导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种具有组合自闭合的导管接头,在导管接头[1]上具有一个导管通道[2]和操作腔[9],或者在增加一个旁通管[3],其特征在于在操作腔的外端部具有一个弹性挡圈[6]和一个弹性塞[4],在弹性挡圈[6]上具有一个中心孔[7]和一个弹性挡板[8],在弹性塞[4]上具有一个自闭合的通缝[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弹性挡圈的弹性挡板的平面密封和弹性塞上的自闭合的通缝缝隙结构密封的组合,使得导管手术操作时,血液被完全阻挡而不至于通过导管接头大量溢出或者流出体外,使得导管手术比较安全可靠,而且加工和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节省手术中防止血液流出需要封堵导管接头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视图,附图2是附图1中的A-A剖面图,附图3是附图1中的B向视图,附图4是附图1中的C向视图。在附图中的序号描述为:1、导管接头,2、导管通道,3、旁通管,4、弹性塞,5、通缝,6、弹性挡圈,7、中心孔,8、弹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给出了一种具有旁通管的例子,没有旁通管的接头更加简单。该种具有组合自闭合的导管接头,在导管接头[1]上具有一个导管通道[2]和操作腔[9]和一个旁通管[3],在操作腔的外端部具有一个弹性挡圈[6]和一个弹性塞[4],在弹性挡圈[6]上具有一个中心孔[7]和一个弹性挡板[8],在弹性塞[4]上具有一个自闭合的通缝[5]。使用时,当手术器械插入时,先使闭合的通缝[5]的周围发生弹性变形,将其两壁挤开,然后进入中心孔[7]再将弹性挡板[8]顶开,如附图1中的虚线所示。器械进入操作室,进行配药等操作;或者经过操作室[9]经过导管通道[2]进入导管内进行其他手术。此时,由于通缝[5]的回弹力作用,将器械紧紧的包裹住,血液不能流出。当取下器械时,弹性挡板[8]复位,将中心孔[7]封闭,然后通缝[5]也自动闭合,血液在弹性挡板和通缝的双重组合封闭下,被隔绝在操作室[9]内,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导管操作中的血液流出或者溢出的问题发生。即使弹性挡板偶尔发生位置的偏移造成对中心孔的少量封闭不严,由于此时的血液经过弹性挡板与中心孔的阻尼力作用,其流动性和压力也不足以将通缝打开。旁通管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相同。弹性材料可以使用乳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允忠,未经张允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9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辅助方法以及驾驶辅助装置
- 下一篇:可移动的家用地面湿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