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8960.6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3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刘罗胜;陈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92 | 分类号: | A47J27/092;F16K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自动 排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电压力锅,尤其是一种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控式电压力锅,如市售的多重保护电压力锅,电压力锅包括内锅、保温罩、外壳、电热盘、锅盖、锅盖提手和限压放气阀,限压放气阀设置在锅盖上,限压放气阀由限压放气阀放气管、限压放气阀阀体、限压放气阀阀芯和限压放气阀阀盖组成,限压放气阀放气管通过密封垫圈和紧固件固定设置在锅盖和锅盖提手上,限压放气阀阀芯扣置在限压放气阀放气管上,限压放气阀阀盖扣置在限压放气阀阀芯上,为确保安全使用,该限压放气阀为旋动限压放气阀,在电压力锅停止通电加热打开锅盖前,旋动限压放气阀阀盖,限压放气阀阀盖带动限压放气阀阀体提升限压放气阀阀芯脱离限压放气阀放气管实施放气卸压,在确认无热气排出才可以打开锅盖。当电压力锅工作中出现异常,锅内压力超出安全压力时,锅内气可以顶升限压放气阀阀芯脱离限压放气阀放气管实施放气卸压,确保安全。电压力锅使用规范要求使用者在电加热盘停止加热工作后,须等待锅内高温蒸气完全液化成水才可安全打开锅盖,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难耐较长的时间去等待锅内高温蒸气完全液化成水才安全打开锅盖,一般是在电压力锅停止加热后等待一段时间后,通过手拨旋动限压放气阀实施手动排气卸压,然后打开锅盖。但实施这种方法,往往在排气前难以确认锅内食物是否达到充分成熟,过早放气降温,由于保温时间不足,会使食物达不到熟食的程度,还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发生限压放气阀放出的高温蒸气烫伤人的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公开一种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实现在电压力锅停止加热后经过较合理的保温时间后,限压放气阀可以自动排气,不需使用者用手去旋动限压放气阀,待无热气排出后可安全地打开锅盖,确保不会发生高温蒸气烫伤人的安全问题,同时实现加热的食物充分热熟后可及时取出食用,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锅盖上设置有限压放气阀,限压放气阀包括限压放气阀放气管、阀体组件,阀体组件扣置在限压放气阀放气管上,其特征在于:限压放气阀还设置有启动装置,该启动装置包括排气控制电路、排气电磁元件、杠杆元件,排气控制电路与排气电磁元件电连接,排气电磁元件通过电磁作用触动杠杆元件吸合端,杠杆元件另一端带动阀体组件升降。
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实施时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上述的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其所述杠杆元件吸合端装配有磁铁。
上述的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其所述排气控制电路为一个时间传感器,该时间传感器与排气电磁元件电连接。
上述的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其所述排气电磁元件为一个电磁铁。
上述的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其所述杠杆元件设置有复位弹簧。
上述的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其锅盖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杠杆支架,杠杆元件在杠杆支架上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在经过合理保温时间后,排气电磁元件产生磁力,吸引杠杆元件磁铁,杠杆元件的杠杆向上推移限压放气阀阀体,限压放气阀阀芯脱离限压放气阀放气管实施放气卸压,是通过电控及机械结构自动完成排气卸压,不需要人手去拨动限压放气阀手动排气,人体与高温气体完全不接触,所以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不需等待锅内高温气体需经过长时间冷却,锅内高温蒸气液化成水后才能开盖取食,所以快速方便,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较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装置有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杠杆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视剖视图。
图中所标各零部件的名称:1、限压放气阀;11、限压放气阀阀体;12、限压放气阀放气管;13、限压放气阀阀盖;14、限压放气阀阀芯;15密封介子;16、紧固件;21、杠杆元件;22、杠杆;23、装配孔;24、杠杆支架;25、磁铁;3、支撑弹簧;4、复位弹簧;5、排气电磁元件;7、锅盖;71、锅盖密封圈;72、锅盖体;73、锅盖提手;8、锅体;81、把手;82、内锅;83、保温罩;84、外壳;85、底座;9、排气控制电路;10、控制盒;17、电热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