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起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8760.0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2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苑凤山;陈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洪星 |
主分类号: | F02N5/02 | 分类号: | F02N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21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起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起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柴油机起动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柴油机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主要动力机械。柴油机在工作前必需借助一套起动机构方可使其进入运转状态。通常,柴油机的起动方式有手摇起动和电动起动两种。手摇起动是最常见的一种,起动时将摇把与曲轴结合,用力旋转摇把,使曲轴转速达到足够高时,柴油机方能点火。这种起动方式非常费力,而且很不安全,若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利用电瓶的电动起动,虽省时、省力,但造价高,安装复杂,寿命短,且一旦亏电,就不能正常起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故障,对于维护保养也要求较高,而且,在严寒的冬季,当气温较低时,也常会发生起动困难的现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弹簧式起动装置,采用由弹簧、变速齿轮和离合器等机械构件组成的起动机构,起动过程比手摇起动省力、安全,比电动起动经济耐用。但是,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弹簧反绕蓄能不到位,不能可靠的多次重复起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省力、结构简单、能可靠多次重复起动的柴油机起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柴油机起动机,包括起动轴、安装在起动轴上的离合装置和蓄能筒以及设置在蓄能筒内的蓄能弹簧,其特点在于:蓄能筒套接在起动轴上,蓄能弹簧缠绕在起动轴上,一端与起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蓄能筒的内壁上;蓄能筒的一侧设有蓄能齿轮,蓄能齿轮套接在起动轴上,并与蓄能筒的壳体固定连接;离合装置包括起始起动离合器和复起动离合器,起始起动离合器套接在起动轴上对应蓄能齿轮的一端,它包括离合器壳体和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离合器片,起动轴的端头穿过离合器壳体,并与之活动连接;离合器壳体上带有与起动轴方向一致的条形孔,离合器片的拨叉穿过条形孔,与离合器壳体活动连接;复起动离合器设置在蓄能筒的另一侧,它包括与起动轴键连接的离合器片、固定连接在蓄能筒的壳体上的挡块,挡块与离合器片的拨叉相对应;起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柴油机飞轮上的齿轮常啮合的起动齿轮。
上述的柴油机起动机还包括手摇齿轮以及与手摇齿轮配合使用的手摇柄。
上述的柴油机起动机设有与蓄能齿轮配合使用的止逆块,止逆块与蓄能齿轮接触的一面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蓄能弹簧储备和释放起动动力,以实现起动柴油机的目的,并能可靠的多次重复起动,安全、省力,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蓄能筒及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柴油机起动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起动轴5、安装在起动轴5上的离合装置和蓄能筒8以及设置在蓄能筒8内的蓄能弹簧7,蓄能筒8套接在起动轴5上,可相对起动轴5发生轴心旋转;蓄能弹簧7缠绕在起动轴5上,其内端与起动轴5固定连接,外端固定在蓄能筒8的内壁上;蓄能筒8的一侧设有蓄能齿轮6,蓄能齿轮6套接在起动轴5上,并与蓄能筒8的壳体固定连接,蓄能齿轮6可相对起动轴5发生轴心旋转;离合装置包括起始起动离合器和复起动离合器,起始起动离合器套接在起动轴5上对应蓄能齿轮6的一端,它包括离合器壳体1和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内的离合器片2,起动轴5的端头穿过离合器壳体1,并与之活动连接;离合器壳体1上带有与起动轴5方向一致的条形孔3,离合器片2的拨叉4穿过条形孔3,与离合器壳体1活动连接;复起动离合器设置在蓄能筒8的另一侧,它包括与起动轴5键连接的离合器片10、固定连接在蓄能筒8的壳体上的挡块9,挡块9有两组,每组有两块,每组挡块9之间带有间隔,且分别与离合器片10的拨叉12相对应;起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可与柴油机飞轮13上的齿轮14常啮合的起动齿轮11。
上述的柴油机起动机还包括手摇齿轮15、与手摇齿轮15配合使用的手摇柄16,以及与蓄能齿轮6配合使用的止逆块61,止逆块61与蓄能齿轮6接触的一面为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洪星,未经陈洪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棒热剥皮机
- 下一篇:安全减压型肩膀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