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防止架空裸导线雷击断线的裸导线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8106.X | 申请日: | 200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尹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迅实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08 | 分类号: | H01T4/08;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架空 导线 雷击 断线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架空配电线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架空裸导线雷击断线的裸导线避雷器,其特别适合在10kV输电线路裸导线上使用。
背景技术
10kV架空导线的防雷击断线问题和线路跳闸率较高的问题在我国沿海特别是南方沿海多雷地区越来越严重,目前尚无良好的防护手段。
目前的避雷器存在以下的不足:
1.避雷器直接与线路接触,长期承受系统电压,易老化,需要预防性试验进行监察。而线路所处地形复杂多变,进行预防性试验非常困难。
2.避雷器损坏后,对导线最易烧灼的部位没有防护,存在烧伤断线的可能。
3.避雷器安装需要额外接地,安装不方便,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架空裸导线雷击断线的裸导线避雷器,不需要采取任何接地措施,安装方便,维护方便,在避雷器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跳闸率,减少跳闸次数。
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止架空裸导线雷击断线的裸导线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避雷器本体与裸导线绝缘子之间通过支撑金属板构成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裸导线上安装有上电极,避雷器本体顶部安装有下电极,上电极和下电极对应设置,二者之间为空气间隙,所述上电极包括紧固件和烧灼部分,紧固件将上电极固定在裸导线上。
其中优选方案为:
上电极的烧灼部分安装在紧固件下方,烧灼部分的一对弯脚分别朝向电源侧和负荷侧,紧固件和烧灼部分外包覆绝缘外罩。
上电极的烧灼部分远离裸导线的末端到裸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分别大于20毫米,烧灼部分在裸导线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为5°-90°之间。
所述下电极为纺锤形或碟形结构,下电极一端在裸导线垂直方向延长不小于50mm,呈直线型或弧型。可以保证在自然力使裸导线摆动的情况下,闪络路径依然发生在裸导线与避雷器本体的下电极之间,增强避雷器的防雷效果。
对于单向电源供电的架空裸导线,上电极安装于线路绝缘子的负荷侧。对于双向电源供电的架空裸导线,由于本实用新型烧灼部分设计为一对弯脚结构,分别朝向电源侧和负荷侧,无论电源正送反送的情况下,工频续流电弧弧根始终转移到导弧脚上燃烧,保护裸导线免于损伤;避雷器本体与上电极位于该线路绝缘子的同一侧。
避雷器本体采用公知的结构方式,内部没有空腔,避免因呼吸作用将潮气带进产品内部。外绝缘可按照公知技术方式采用一次成型复合外套,避雷器重量轻,安装方便。
在电网正常运行时,间隙隔离工频电压,避雷器本体几乎不承受电压;在直击雷或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空气间隙被击穿,避雷器本体呈现低阻抗,将雷电流泄放入地;雷电冲击过后,工频电压加载避雷器本体上,避雷器本体的电阻瞬间变大,通过的电流即电弧电流被抑制在较低数值,空气间隙弧压降增大,空气间隙的绝缘迅速恢复,电弧在极短时间内自然熄灭,工频续流被完全遮断。
本实用新型的裸导线避雷器,成本低、施工简单、附带绝缘罩、安全可靠性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在裸导线上加装了上电极,雷电放电后,使电弧弧根由导线转移到上电极,接续的工频短路电弧的弧根较长时间固定在上电极上燃烧,即使在避雷器本体损坏的情况下,对导线最易烧伤的部位提供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导线免于烧伤断线。(2)烧灼部分有足够的厚度和体积,经得起工频电弧的多次烧灼,即使烧损也可自由更换,维护方便。(3)烧灼部分采用一对弯脚结构,使得在双向供电方式下运行更安全、安装更方便、使用更经济。(4)上电极外部可加绝缘罩,雷电发生时烧灼部分燃烧时可保护导线免于烧断。(5)绝缘罩的绝缘性能、防污性能和防气候老化性能好。(6)避雷器本体顶部的下电极一端在导线垂直方向延长不小于50mm,形状为直线型或弧型,保证在自然力使导线摆动的情况下,闪络路径依然发生在耐弧金具下压板与避雷器本体的高压电极之间,增强避雷器的防雷效果。(7)避雷器本体内部没有空腔,避免因呼吸作用将潮气带进产品内部。(8)采用纯空气间隙,避雷器不承受系统电压,增加了可靠性,减少了维护成本。(9)因放电间隙部分的隔离作用,不必考虑在长期运行电压下的电老化问题。(10)不需要采取任何接地措施,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安装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电极不带绝缘外罩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电极不带绝缘外罩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电极的主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迅实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迅实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1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