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除尘清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7695.X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栓平;管遵伟;张志义;孙学俊;孙桂亮;孙红;于鹏;刘景;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8 | 分类号: | B01D45/1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43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除尘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附属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力除尘器设备上的阀门。
背景技术
高炉重力除尘器将高炉煤气中的瓦斯灰清除后积存在重力除尘器1下部,当瓦斯灰积存到一定量后,必须放出。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放灰时用1.1t电动卷扬6将碟式清灰阀2的配重5拉起,带动碟式清灰阀2下移,重力除尘器1清灰管下端和碟式清灰阀2分开,重力灰从碟式清灰阀2和重力除尘器1清灰管下端缝隙间流入到绞龙3,经输灰机4旋转,将灰运送到汽车上;放完瓦斯灰后,将碟式清灰阀的配重落下,带动碟式清灰阀上移,堵住重力除尘器清灰管下端。
现有重力除尘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在放瓦斯灰时,不可避免磨损碟式清灰阀,造成密封不严,重力除尘器的煤气压力为110kpa,压力较高,从而引起煤气从碟式清灰阀与重力除尘器清灰管之间泄露。碟式清灰阀与重力除尘器清灰管之间存灰堵不严,形成缝隙,造成煤气泄漏。一旦泄漏煤气,高炉必须减风或休风,通过人工敲打重力除尘器外壳,使瓦斯灰下落堵塞缝隙,这使得高炉减产,还易出现安全问题。
2、碟式清灰阀磨损加剧,煤气泄漏次数增多,影响高炉顺行,因而必须定期更换碟式清灰阀,清灰阀在更换时又必须使高炉长时间休风,因而费时费力并影响生产。
基于此,如何克服现有高炉重力除尘器装置在放瓦斯灰时阀门磨损和关不严,从而造成煤气泄漏的问题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高炉重力除尘器装置在放瓦斯灰时阀门磨损和关不严,从而造成煤气泄漏、影响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重力除尘清灰设备,包括重力除尘器、绞龙及输灰机,所述重力除尘器清灰管与绞龙入灰口管道之间安装有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球阀。
为了便于更换,装有两个球阀,两个球阀上下串联连接,上球阀为备用阀长开,下球阀为工作球阀,当工作球阀损坏后,关闭备用球阀即可更换工作球阀。
具体地讲,上球阀通过上球阀法兰与重力除尘器清灰管连接,下球阀通过下球阀法兰与及绞龙入灰口管道连接。
可选地,两个球阀并联连接,其中一个作备用阀常闭,一个为工作球阀,所述两并联球阀的上端分别通过上连接管与重力除尘器清灰管连接,下端分别通过下连接管与绞龙入灰口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重力除尘器下部清灰管和阀门接触面不再是靠配重压紧的硬紧密封方式来冲放灰,改用球阀放灰,球阀开关轻便、灵活、便于操作,无关不严的现象发生,彻底解决煤气漏气问题;2、本实用新型安装有两个球阀,上部球阀为备用阀长开,下部球阀为工作球阀,当工作球阀损坏后,高炉毋须休风或切煤气,只需关闭备用球阀即可更换工作球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重力除尘清灰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力除尘清灰设备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重力除尘器;1-1、清灰管;2、碟式清灰阀;3、绞龙;4、输灰机;5、配重;6、电动卷扬;7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重力除尘清灰设备,包括重力除尘器1、绞龙3及输灰机4,其中所述重力除尘器1清灰管1-1与绞龙入灰口管道之间安装两个球阀7,球阀7分别通过球阀法兰与重力除尘器1清灰管1-1及绞龙3入灰口管道固定,图中未示出。
装有两个球阀,上球阀为备用阀长开,下球阀为工作球阀,当工作球阀损坏后,关闭备用球阀即可更换工作球阀。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球阀并联连接,其中一个作备用阀常闭,一个为工作球阀,所述两并联球阀的上端分别通过上连接管与重力除尘器清灰管连接,下端本别通过下连接管与绞龙入灰口管道连接。
具体改造过程如下:
1、将碟式清灰阀、卷扬拆除;
2、由于常用的重力除尘器清灰管的工程通径为¢300mm,而普通常用的球阀工程通径为¢200mm,因而需要将重力除尘器清灰管改为¢200mm,并用气割割出¢200mm球阀两倍高度距离,在重力除尘器清灰管下端和输灰机入灰口管道上端安装¢200mm球阀法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7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