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器式书写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6023.7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2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解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5/00 | 分类号: | B43K5/00;B43K5/02;B43K5/18;B43K7/00;B43K7/02;B43K7/08;B43K7/10;B43K8/02;B43K8/03;B43K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殷雷 |
地址: | 266555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器 书写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文具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器式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调节器式书写工具,一般都是通过调节器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吸收由于环境变化导致墨水、空气体积增大导致的墨水外溢部分,另一方面在当环境变化导致墨水、空气体积减少而向墨水仓内补充以前吸收的墨水,同时,通过调节器上的通气缝使墨水仓与外界环境保持气压平衡。
但是,使用的书写工具上的调节器由于本身的限制,只能调节约2g的墨水,当灌装墨水过多时,必然需要更大的墨水仓容纳墨水。而随着墨水的使用,墨水仓中的空间/空气越来越多,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墨水更容易漏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解决因灌装过多墨水和/或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易漏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调节器式书写工具由上塞、胶塞、弹簧、内帽、笔夹、笔头、前头、调节器、上帽、中继芯、储墨器、笔杆、笔杆塞组成。其中上塞、笔夹、笔杆塞作为外观辅助部件,起装饰性作用。其余部件组成密封结构,对笔头、墨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提供了一种临时存储墨水的储墨装置。
所述的储墨装置是:储墨器底面密封固定在笔杆内部,与调节器有间距;储墨器的内部通道为正多面体,圆柱体中继芯穿过储墨器内部顶在隔片的底端,通过储墨器底端侧面的通孔与笔杆内的墨水连通,中继芯与储墨器内壁有细小的空间。
所述墨水存储在能够更换的墨囊中;隔片的末端延伸到笔杆内,墨囊插接到储墨器末端,储墨器底部侧面的通孔插入到墨囊内。
所述的储墨器和调节器由若干片厚度在0.1-1mm的注塑成型的树脂小薄片组成。
所述的调节器尾部大片与笔杆相应部位单边直径差为0-0.08mm。
所述的储墨器与调节器间距0.5-20mm。
所述的中继芯是一端粗一端细的台阶式结构,细端穿过调节器与笔头连接,粗端穿过储墨器,顶在隔片的底端,其台阶处与调节器中心缝接触。
使用时,墨水通过储墨器上侧面的通孔进入中继芯,以及通过圆柱体中继芯与储墨器正多面体通道产生的缝隙,一部分随着中继芯进入笔头,进行书写;当进入中继芯的墨水较多时,储墨器就会临时存储另一部分多余的墨水,当临时存储的墨水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墨水就积存在笔杆内调节器与储墨器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这部分墨水仍可以通过中继芯的引导,进入笔头,供书写使用。在产品扣帽后,胶塞、弹簧、内帽、上帽组成相对密封的空间,对由笔头、小前头、调节器、中继芯、储墨器、笔杆以及笔杆容纳的墨水组成的系统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式书写工具,还可以制作成带有并且能够更换墨囊的书写工具。将隔片的末端延伸到笔杆内,可以替换的墨囊插到储墨器末端。储墨器底部侧面的通孔插入到墨囊内,墨囊内的墨水通过这些小孔进入中继芯并通过中继芯与储墨器内部的间隙进入储墨器,从而实现与上述的书写工具相同的原理进行书写。
如有其他直接置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类似结构,只要是利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即通过一种临时存储墨水的储墨装置,达到控制漏墨、解决灌装过多墨水导致漏墨的问题的目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式书写工具,由于提供了临时存储墨水的储墨器,使得多余的墨水进入储墨器或者进入调节器与储墨器之间形成的空腔内,不致直接进入调节器中,避免了由于调节器自身功能限制造成漏墨,解决了因灌装过多墨水导致易漏墨的问题,该方案也能有效降低小于2g墨水灌装量的漏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有储墨器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温减压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六氟化硫多功能充气、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