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身衣裤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486.1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森煤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C1/00 | 分类号: | A41C1/00;A41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身衣,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车线压痕,使穿着舒适且美观的塑身衣裤。
背景技术
拥有完美的身形曲线,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因此,坊间正流行中的调整型内衣、塑身衣裤等,为许多女性周知且普遍使用中的贴身衣物。调整型内衣、塑身衣裤强调能雕塑身上多余的赘肉,让赘肉回到正常的位置,若能长时间的穿著之下,即可获得塑身效果。
一般的调整型内衣、塑身衣裤,之所以能够获得雕塑身形,其是借由弹性布料夹衬在塑身衣裤的布主体上,用以拉提身体欲雕塑的部位。
针对调整型内衣、塑身衣裤的弹性布料与塑身衣裤主体的加工方式,以往普遍的作法,是借由车缝方式将弹性布料缝固于塑身衣裤的布主体上。而且为了强化车缝效果,通常车缝线材会使用高韧性的尼龙线来作车结。如此不但造成车缝线材紧压在人体肌肤表面,使肌肤产生严重压痕,并出现微痛、发痒等不适感。此外,弹性布料与布主体的接缝处需要作收边车缝,造成接缝处的布料厚度增加,穿着在身上,产生明显浮凸的纹路等不美观的问题。当穿着柔软丝薄或浅色的衣服时,将严重破坏整体美感,这也是许多女性朋友不喜爱穿着的缘故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塑身衣裤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塑身衣裤,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塑身衣裤,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塑身衣裤,借由超音波黏合方式加热加压以将弹性网布黏固于塑身衣裤主体的内表面,用以解决现有车缝处厚度增加导致穿着不舒适与产生浮凸纹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塑身衣裤,包含:一织布层,依人体工学曲线裁剪而成;至少一弹性网布,是搭配人体需加强塑身的部位所裁剪,并安置在该织布层的一内表面;以及一透气胶膜,夹置于该弹性网布与该织布层之间,以加热加压方式使该织布层与弹性网布借该透气胶膜而固着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塑身衣裤,其中所述的弹性网布为一竹碳弹性网布。
前述的塑身衣裤,其中所述的弹性网布安置该在织布层的上腹部、下腹部、腰部、下臀部或腿部的其中一个上。
前述的塑身衣裤,其中所述的弹性网布是为至少140丹尼的弹性织布。
前述的塑身衣裤,其中所述的织布层包含衣体与裤连为一体的连身款式。
前述的塑身衣裤,其中所述的织布层为分离式,包含一衣体与一裤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身衣裤,包含织布层、弹性网布与透气胶膜。该织布层,依人体工学曲线裁剪成连身式或两件式的衣体与裤体。该弹性网布为一种竹碳弹性网布,是搭配人体需加强塑身的部位所裁剪,例如身体的上腹部、下腹部、下臀部或腿部。该弹性网布安置在该织布层的一内表面。该透气胶膜是夹置于该弹性网布与该织布层之间,以加热加压方式使该织布层与弹性网布借该透气胶膜而固着在一起。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塑身衣裤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塑身衣裤借由透气胶膜将竹碳弹性网布黏固于织布层,以无痕组接,无需车缝,肌肤不会产生压痕,穿着时外观也无凸出的纹路,使穿着舒适且具美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塑身衣裤的正视图。
图2是为塑身衣裤的裤体于翻面后的正视图。
图3是为塑身衣裤的裤体于翻面后的背视图。
图4是为沿图2中线条4-4的剖视图。
图5是为人体穿着塑身衣裤的裤体的侧视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身式塑身衣裤的正视图。
100:塑身衣裤
300:裤体
311:内表面
330:透气胶膜
200:衣体
310:织布层
320:弹性网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