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管路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55132.7 | 申请日: | 200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7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承錞 |
| 主分类号: | F16L23/02 | 分类号: | F16L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俊阁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芦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管路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接头,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加该接头使用时的结构强度,节省制造材料并能减少空气污染的改进的管路接头。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管路接头4(如图1、2所示),其由一管套41、及一套设于管套41一端的圆形板体42所构成,而该管套41与圆形板体42之间是以焊接的方式加以固接,从而形成一所需的管路接头4。当使用时取用两个管路接头4,将该两个管路接头4的圆形板体42相互抵接,之后再用夹持单元(图中未示)夹设迫紧于圆形板体42外侧,即可完成组接,并利用管套41进行后续接、配管路作为流通液体或气体来使用。
虽然上述现有的管路接头4可利用两个管路接头4的圆形板体42相互组接,并利用管套41进行后续接、配管路作为流通液体或气体的使用;但是由于使用时通常会有较大压力的液体或气体流过,而使该管路接头4需承受较大的震动力,导致使用时该管路接头4会产生摇动,长时间下来就会造成管套41与圆形板体42间的焊接处产生龟裂,使流过的液体或气体有渗漏的危险;另外,由于该管路接头4在制造时,是将作为成品零件的管套41与圆形板体42以焊接的方式加以结合,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料,并会造成空气之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管路接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管路接头,其包含一至少具有两个呈相互连通开口的管体;及至少一环型板体,该环型板体横向一体延伸于上述管体的至少一开口的端缘处。
本发明可以增加该接头使用时的结构强度,节省制造材料并能减少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主要标记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
管路接头4 管套41 圆形板体42
(本发明部分)
接头1、1a 管体11、11a 开口111、112
环型板体12、12a 凹槽121、121a 垫圈122
夹持单元2 夹板21 固定组件22
管路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管路接头,该接头1至少由一管体11以及至少一环型板体12所构成,可以增加该接头1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并节省制造材料,并能减少空气污染之功效。
上述的管体11其至少具有两个呈相互连通的开口111、112。
该环型板体12横向一体延伸于上述管体1的至少一个开口111的端缘处,且该管体11与环型板体12为金属材料,并在该环型板体12的一面上环设有多个凹槽121。请参阅图5所示,其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发明的接头1于制作时,是将该金属材料管体11的一端用适当的温度进行软化,当该管体11的一端软化之后再用适当尺寸的模具(图中未示)将软化部份进行锻造,使该管体11的一端形成有适当直径的环型板体12,这样,就可以制成本发明公开的接头1,并使该接头1在制造时采用一体成型及不需焊接的方式,从而达到节省材料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效果;
而当本发明公开的接头1在使用时,可以将两个接头1、1a相互对应,使两个接头1、1a的环型板体12、12a相互抵接,而管体11、11a的开口111、111a则相互对应连通,并于两个环型板体12、12a相对应的多个凹槽121、121a间分别设有垫圈122,之后以夹持单元2的两个夹板21分别套设于管体11、11a上,并用固定组件22锁固于两个夹板21上,使两个夹板21抵靠于于两个环型板体12、12a的外侧,从而将两个夹板21加以迫紧,即可完成两个接头1、1a的组接,当该两个接头1、1a完成组接之后,则可利用其管体11、11a的另一开口112、112a进行后续接、配所需管路3的使用,而由于本发明公开的接头1、1a的管体11、11a与环型板体12、12a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因此,可增加该管体11、11a与环型板体12、12a间的结构强度,让液体或气体在该接头1、1a流过使用时,该接头1、1a可承受较大的液体或气体压力,而不会有龟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改进的管路接头可有效改进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可以增加该接头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并在制造时达到节省材料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承錞,未经吴承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