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动轴与壳体间的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925.7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廷玉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壳体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结构,特别涉及转动轴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输入控制液态、气态流体物质设备中具有转动轴的装置很多,例如阀的阀杆、连接于系统内部的机械控制结构的转动轴系,通常转动轴的支撑部件是设在壳体的筒套和螺纹连接于筒套的端盖。由于转动轴与壳体之间存在结合间隙,因此,转动轴或筒套中部设有作用于接触间隙的密封装置。最常见的密封结构为O形圈、盘根等。
上述转动轴与壳体间密封的结构普遍存在因挤压或受热变形或磨损而容易失效的弊病,跑冒滴漏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定期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输送控制流体设备中转动轴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装置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动轴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轴与壳体间密封装置,由设备壳体、螺纹连接于设备壳体外筒套及螺纹连接筒套上部的端盖和内转轴、外转轴组成,内转轴下部转动支撑于筒套下部中心孔,中间设有与筒套下部凸沿内侧相结合构成密封副的轴肩,上部插接有外转轴的下部,外转轴中间设有与端盖内侧构成密封副的轴肩上部转动支撑于端盖中心孔,端盖外侧的外转轴上设有限位卡环,在内转轴与外转轴间设有储能弹簧。
外转轴轴肩与端盖间、内转轴轴肩与筒套间的密封副分别为锥面或平面。
所述筒套与所述设备壳体间为法兰螺接连接、焊接或连接一体铸造成型结构。
本密封装置由设备壳体、筒套即螺纹连接于筒套上部的端盖和筒套内的内转轴,外转轴组成,其内转轴下部支撑于筒套下部中心孔内,中间设有与筒套下部凸沿内侧相结合构成密封副的轴肩,内转轴上部与外转轴下部相插接,外转轴的中间设有于筒套端盖内侧相结合构成密封副的轴肩,外转轴上部支撑于筒套端盖中心孔内端盖外部的外转轴上设有限位卡环,在内转轴、外转轴之间设有储能弹簧,使得内转轴与筒套间密封副、外转轴与筒套端盖间密封副紧密结合,且外转轴与筒套端盖间构成了单向阀,形成二次密封。
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涉及合理、使用可靠和免维修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
1、外转轴,1-1、外转轴轴肩,2、限位卡环,3、端盖,4、储能弹簧,5、筒套,6、外壳,7、内转轴,7-1、内转轴轴肩,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实施例1,本密封装置与设备壳体6和固定于设备壳体6的筒套5及与其螺纹连接的端盖3组成外壳。本密封装置的转动轴由内转轴7和外转轴1构成。其中,转动支撑于筒套5下部中心孔的内转轴7中间设有与筒套5下部凸沿内侧构成平面密封副轴肩7-1,上部与外转轴1下部相插接。外转轴1中间设有与端盖3内侧相结合构成平面密封副的轴肩1-1,上部转动支撑于端盖中心孔。在端盖外部的外转轴上设有限位卡环2。在外转轴1与内转轴7间设有储能弹簧4,在储能弹簧4作用下,外转轴1与端盖3间两个密封面,内转轴7与筒套5间两个密封面紧密结合且形成二次密封。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在图1基础上,内转轴7轴肩7-1与筒套5下部凸沿内侧形成锥面密封副,外转轴1、轴肩1-1与端盖3内侧构成锥面密封副,其它结构如图1。
如图3所示,实施例3,在图1基础上,内转轴轴肩7-1与筒套5下部凸沿内侧面构成锥面密封副,其它结构如图1。
如图4所示,实施例4,在图1基础上,外转轴轴肩1-1与端盖内侧构成锥面密封副,其它结构如图1。
如图5所示,实施例5,在以上图1、图2、图3、图4基础上将筒套外侧凸沿5与壳体6法兰螺栓连接。其它结构如以上各图。
如图6所示,实施例6,在以上图1、图2、图3、图4基础上将筒套5与壳体6焊接连接,其它结构如以上各图。
如图7所示,实施例7,在以上图1、图2、图3、图4基础上将筒套5与壳体6直接设计成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其它结构如以上各图。
在以上诸例密封副,每两个密封面间可加设弹性密封垫,以弥补密封面精度缺陷,而有利于密封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廷玉,未经刘廷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