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煤破碎防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716.2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5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罗旭东;聂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开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10100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制样设备上的湿煤破碎防堵装置,该制样设备主要用于煤炭采制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炭采制样系统中,通过采样机传输来的煤必须经过破碎才能制样,而这些煤的破碎大都是采用环锤式破碎机或反击式破碎机来完成,破碎机工作时,装在破碎机主轴上的环锤组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辐射展开,进入机内的物料受到环锤击打而获得动能,以较高的速度砸向承击板,如果物料较湿(水分超过12%)或粘性较大,就会有一部分物料附着在承击板上,在后来物料的连续打击下会越变越紧,为更多物料粘在承击板上创造了条件,如果不及时清除,这部分物料就会越积越厚,甚至将破碎机入口全部堵死,破碎机无法工作,必须停机靠人工来清理破碎腔,影响生产。所以这种环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由于易堵塞,都不能破碎含水率较大的粘性物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破碎机上的防堵装置,以提高破碎机对粘湿物料的适应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煤破碎防堵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曲柄、刮板、刮板轴及连杆,所述曲柄安装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杆一端铰接在曲柄上,另一端铰接在刮板轴上,刮板轴通过两个滑动轴承定位,滑动轴承用螺栓固定在破碎机进料口的壁板上,刮板套固在刮板轴上。
所述刮板有两片,用紧定螺栓并排固定在刮板轴上。
该湿煤破碎防堵装置安装在破碎机入口处,由减速电机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安装在刮板轴上的两片刮板连续来回移动,自动清除粘附在破碎机承击板上的物料,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湿煤、粘煤而不堵料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破碎机的运转率和生产能力,同时,由于及时清除了承击板上的煤样,使得整个破碎腔内无余煤,解决了混样的矛盾,提高了制样精度。具有结构紧凑、加工简单、装配快捷、工作稳定可靠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减速电机 2——曲柄
3——承击板 4——进料口
5——破碎腔 6——环锤组
7——滑动轴承 8——刮板
9——刮板轴 10——连杆
如图1、图2所示,通过采样机传输来的煤经进料口4进入破碎腔5中,破碎机工作时,装在破碎机主轴上的环锤组6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辐射展开,进入机内的物料受到环锤击打而获得动能,以较高的速度砸向承击板3,减速电机1的输出轴上装有曲柄2,连杆10一端铰接在曲柄2上,另一端铰接在刮板轴9上,刮板轴9通过两个滑动轴承7定位,可在两个滑动轴承内来回往复移动,两个滑动轴承用螺栓固定在破碎机进料口的壁板上,两片刮板8套在刮板轴9上,并用紧定螺栓固定。当电机旋转时,曲柄连杆机构带动刮板轴连续来回移动,刮板就自动将承击板上的物料清扫干净,当曲柄长度为e时,能有效地清除承击板上宽度为4e区域内的物料,使破碎机破碎粘湿物料时能连续可靠地工作,完全替代了人工停机清理,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破碎机的运转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当有多个样品煤破碎时,一般都是连续进行的,如果前一个样品的煤不能完全从破碎腔卸出,就会混入下一个样品煤中,造成下一个样品煤的分析数据失真,湿煤破碎防堵装置通过刮板自动连续来回刮扫承击板上粘附的余煤,使每一个样品煤都能顺利卸出,不会造成混样,这样就提高了制样的精密度和破碎机的运转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开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开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门锁
- 下一篇:一种制备全氟烯醚磺酰氟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