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566.5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茂昌 |
主分类号: | B01D35/30 | 分类号: | B01D3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水器 外壳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结构改良,特别是提供一种滤芯外壳体的上盖可在一模具内同时射出成型数复支以上且具有加强止水性的滤芯外壳体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在一管体(1)上螺合一上盖(2)而成,其中上盖(2)上设有进水孔道(20)及出水孔道(21)与外螺牙(22),而为配合上盖(2)上的外螺牙(22)部及为达到止水等功效,故将其管体(1)的管口处设计成为一较大口径的外凸环部(10),且在该外凸环部(10)内壁开设有对应于外螺牙(22)的内螺牙(11),并在邻窄径管口的端面上嵌设有一防漏垫圈(12),当上盖(2)螺合于该外凸环部(10)内时,上盖(2)之底面抵压防漏垫圈(12),达到止水的目的,惟此种结构存在有如下述之缺点:
其一,防漏垫圈(12)被上盖(2)正面旋转抵压,在旋紧的过程中,该防漏垫圈(12)极易被上盖(2)所带动而产生扭曲变形,且每次旋紧皆会造成防漏垫圈(12)多少的磨损,使该防漏垫圈(12)极易因变形及磨损而降低其止水效能性及使用寿命。
其二,由于上盖(2)的外螺牙(22)部份与管体(1)的内螺牙(11)等长,亦即因两设置内外螺牙(11,22)的管壁等长,故其方能藉此抵压到防漏垫圈(12),达到止水的预期目的,然就因如此,导致其上盖(2)无法克服生产时的材料收缩率,而只能以较精确的生产方式来生产,亦即一次射出成型一支为限,无法一次大量生产,造成其制造成本一直以来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结构改良,以解决现有滤水器滤芯外壳体生产技术中一次射出成型以一支为限,无法一次大量生产,造成其制造成本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将上盖的非螺纹部加长并设计成锥状体,在该锥状体上并嵌设多条防漏垫圈,而滤芯外壳体的管体内,则配合该延长并设计成锥状体之需,故于其内螺纹下方设计成向管中心倾斜且平滑无螺纹的锥形孔,使上盖能以该平滑无螺纹延长部作为抵减其射出成型生产时产生的收缩率,进而能在一模具内同时射出成型多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利用该斜面配合的设计,令滤蕊外壳体的上盖与管体的螺合紧密度及止水性更为强化有效等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生产滤水器滤芯外壳体的生产中,能使一模具内同时射出成型多支以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能达到滤芯外壳体的上盖与管体的螺合紧密度和止水性更为强化有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滤水器的滤芯外壳体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管体
2上盖
20进水孔道
21出水孔道
22外螺牙
10外凸环部
11内螺牙
12,24防漏垫圈
23锥状体
230环形凹槽
13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剖视图。由图式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上盖(2)的外螺牙(22)下方的非螺纹部加长并设计成锥状体(23),在该锥状体(23)的圆周面上并开设有多条环形凹槽(230),利用该多条环形凹槽(230)嵌设多条防漏垫圈(24),令该多条防漏垫圈(24)都微凸出锥状体(23)的圆周面上,而管体(1)内则配合该延长并设计成锥状体(23)之需,而于其内螺纹(11)下方延长非螺纹部并设计成向管中心倾斜的锥形孔(13),使当上盖(2)螺合于管体(1)上时,能利用彼此相配合的锥状体(23)、锥形孔(13),而令上盖(2)与管体(1)的螺合作业具有愈转愈紧的功效,故其等紧密度与防漏水的效能亦为因此而更为有效提升,而防漏垫圈(24)亦能因该锥状体(23)、锥形孔(13)的配合而不致产生正面压迫性旋转扭力,有效避免防漏垫圈(24)的扭曲变形及磨损,故也能直接提高防漏垫圈(24)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上盖(2)的外螺牙(22)下方设有延长的非螺纹锥状体(23),故能利用此该非螺纹锥状体(23)作为抵减其射出成型生产时产生的收缩率,进而能利用此于一模具内同时射出成型多支以上的上盖,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量,十足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茂昌,未经林茂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空气分离清净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