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火车辆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54305.3 | 申请日: | 2007-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6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国胜 |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F41H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2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火车辆,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灭火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防火车辆,在充分利用装甲车辆机动性、防护性的基础上还装上了灭火水枪,灭火能力大大提高,但是由于车辆上装载的灭火用水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的灭火,并且利用单一的水来进行灭火效果不佳。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有灭火风机、灭火弹的防火车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火车辆方案基本构思如下:一种车辆,包括具有隔温能力的装甲车体,高机动性的耐高温行动系统以及灭火用水,其特征在于它还装有灭火风机。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灭火风机的动力是由灭火装甲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提供的。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它装备有灭火弹;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它的前部装有穿墙打洞用装置;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它的前部装有清除穿越林地障碍用的割锯;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它的炮塔上装有炮管与一个气、水混合灭火管;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其气、水混合灭火管配备有多个不同开口面积的喷头与气、水比例可调的装置;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车上配备一个气、水流速可调装置。
所述的灭火车辆其特征是:其排气管中装有一个浓烟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风力灭火系统,与灭火弹,大大提高了装甲车辆的灭火能力。又由于装置了气水比例可调装置,提高了灭火原料的利用率,又由于水枪、烟枪的使用,增强了其防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总体布置侧视简图;
图2为总体布置后视简图;
图3为总体布置俯视简图;
附图中1为车体,2为前舱,3为中舱驾驶操纵室,4为后舱,5为驾驶员座椅,6为炮长座椅,7为二通道炮管,8为炮塔,9为灭火枪喷头,10为轮胎,11为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1.总体方案
如图1、图2所示,考虑到穿墙装置的动力供应且其主要功能是灭火,动力舱宜采用前置的方案,并把驾驶室合并到中舱战斗室中去,组成驾驶操纵室(3)。驾驶操纵室(3)下部及四周装载灭火弹,后舱(4)用于装载水、灭火泡沫材料等。
如图3所示,车辆配备二乘员,一驾驶员兼消防员与一炮长兼消防员,车辆由驾驶员兼消防员驾驶,炮长兼消防员负责操纵炮塔进行灭火或发射炮弹。其中驾驶员可超越操纵炮塔进行击发与灭火。
考虑到适量的小作战量反恐任务,车辆不必配备自动输弹机,车辆装弹全部采用人工装弹,以节省空间。
2.炮塔设计
考虑灭火的需要,该车采用电动旋转炮塔,炮塔(8)上安装双通道炮管(7),考虑到灭火与战斗不可能同时进行,两炮管是刚性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由炮塔(8)内炮长操纵,但其中驾驶员可超越操纵,一炮管发射灭火弹(或反恐作战用的炮弹、烟雾弹),另一管为灭火管(道),以供喷水与气体(空气或CO2)用。
如果考虑到城市反恐作战需要,炮塔(8)可模仿设计成卡车驾驶室样式,采用桁架结构,周围可用大尺寸的防弹玻璃围成视野较好的视窗但由于作战量不大,炮塔(8)内不必配备车长镜与潜望镜等复杂装置。
3.灭火枪(9)设计
在双通道炮管(8)的前端装有灭火枪喷头(9),灭火枪喷头(9)除可以喷射来自水管(道)中水外,还可以喷射来自气管(道)中的气体(空气或CO2或浓烟)。为此灭火枪喷头(9)必须双通道设计,一根管通水管(道),一根管通气(道)。
如图2所示,为了适应不同距离的灭火要求,车辆备有气、水流速可调装置,以把不同压力的水与气压入灭火管道中,考虑到火势大小不同,灭火枪喷头(9)设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喷头,以适用不同距离与不同火势大小的灭火要求。灭火原料从哪个喷头喷出是灭火管(7)中部的多向阀来控制的。
结合压力与流速可调装置,灭火枪喷头(9)喷头可采用类似农药机喷头的水雾生成结构,以喷射气、水混合剂(可以全部喷水或气,也可以为气、水混合剂),以适应不同火势特点的灭火要求,以充分发挥单位灭火材料的灭火效果,提高灭火效率。其中气水的比例是通过气控制水流速来控制压力来实现的。
4.风机、水泵动力、割锯与穿墙装置的动力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国胜,未经汪国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录号机上美元纸币的特征点检查法
- 下一篇:振子波力发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