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4287.9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郝双晖;郝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双晖 |
主分类号: | D05B69/10 | 分类号: | D05B69/10;D05B7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尤其是一种改进了驱动结构的电动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缝纫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具体地,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式、脚踏式及电动式;按照缝纫机的用途,总体上可分为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三种。
其中,家用缝纫机在初期时,基本上都为单针、手摇式缝纫机,主轴转速在1000转/分以下,一般为家庭和较小的服装厂店使用,后来发明了电驱动的缝纫机,这种缝纫机一直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按其机构和线迹形式来划分,则大致可归纳为JA型、JB型、JG型、JH型。
而工业用缝纫机中的大部分都属于通用缝纫机,按速度可分为中速(1500-3500转/分)、高速(3500-5000转/分)和超高速(5000转/分以上),一般为服装厂和较大的服装店使用。根据具体的使用用途,又包括平缝机、链缝机、包缝机及绷缝机等,而平缝机的使用率最高。
如图1所示,为目前主流使用的一种电动式缝纫机(业内常称外挂式缝纫机),主要机械结构包括机架、机头10和驱动结构。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电动机7、伸出机头10、与手轮3同轴连接的传动轴和皮带传动机构。电动机7通过支架12固定在桌面1下面,电动机7的输出轴6端安装有V形带轮2,通过V形带4与机头10一端的传动轴形成皮带传动机构。伸出机头10、与手轮3同轴连接的传动轴通过位于机头10内部的传动机构与针头11连接。
电动机7接受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的指令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机头10内部的传动机构,驱动针头11作上下运动。
其中,在所述电动机7的一端安装有相对编码器8,在与手轮3同轴的传动轴上设有定针器5,相对编码器8和定针器5的信号线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向控制系统传送电动机7和传动轴的角度信息,以精确的控制针头的运动。
电动机7主要用来为针头11的运动提供动力,该动力需要由机头10内部的传动机构传递到针头11,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动机7提供的动力首先需要通过V形带轮2、V形带4传递给机头10内部的传动机构。上述缝纫机的结构虽然可以完成电动缝纫机的主要功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缺陷:
首先,由于电动机7固定在桌面1下面,连接电动机7和传动轴的皮带很长,致使电动机7提供的动能在传递过程中有一定的损失,具有一定的能耗,并且容易产生振动,致使噪音很大。而且,将电动机7固定在桌面1下面时,安装也十分不便。
再有,现有的皮带一般采用的是普通皮带,如图14中的V形带,当针头需要定位时,电动机7停止,但是V形带4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这使得无论控制程序设计得多么完美,由于V形带4打滑,针头在定位时均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定位精度提高不上去。
还有,在图1中,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在传动轴上设有定针器5,这里所述的定针器是一种传感器,在电动机7上安装有相对编码器8,用于向控制系统传送电动机7和传动轴的角度信息。为了完成一个控制功能,而需要多个(本例中是两个)信号,一方面使得控制程序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提高了出错率。而且,在该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编码器为相对编码器,难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精度。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电动式缝纫机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控制精度更高、结构更为简单的缝纫机以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缝纫机,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缝纫机,主要包括机头、机架及电动机,其中,所述机头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手轮,所述手轮与机头内部的传动机构的传动轴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针头做上下运动;所述机架包括桌面,用于支撑机头;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为所述针头的上下运动提供动力;并且在所述电动机上安装有编码器,用于向控制系统提供电动机转动的角度信息,并且,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机架桌面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高控制精度,所述的电动缝纫机中的编码器为绝对值式编码器,这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相对编码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控制精度和定位精度,并且可以省去定针器,降低成本;停针位置可以通过软件参数灵活设定等。
更进一步地,将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机头上将会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双晖,未经郝双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