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防震组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153.7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5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鑑泉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11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防震 组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震的计算机防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技术的引领下,所发展的电子组件效能日益提升,同时配合材料的应用,其体积也逐渐朝轻型化发展,使得电子组件也更为精密。特别是计算机主机,由于计算机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其内部的电子组件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也开始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计算机内部的稳定性,更是影响该计算机内部运行是否正常的关键之一。
由于计算机内部所配置的电子组件设计越来越精密化,相对的其所能忍受的震动力也越来越低,而计算机震动的来源除了由外部所引起外,另一个来源则是由计算机内部各电子组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引起的震动。这些震动不但会影响到电子组件运作的正常与否,如硬盘的转动平衡,更会成为干扰电子信号的噪声之一。
有鉴于上述影响,在公知结构中特别在电子组件周围设置具有吸震作用的软性防震结构,如软垫。尤其是在用于装设硬盘的框架,软垫铺设于硬盘的周缘,希望通过该软垫的特性来吸收震动的力量,然而此种方式虽可以保护到硬盘本身,但却忽略了计算机内部各框架与硬盘框架间的连接位置、其因震动而产生松脱现象,反而造成更大的震动影响。
因此公知技术便针对在计算机内部硬盘框架的连接位置上,在容置硬盘的容置框架上设置防震压条来压制框架,以防止因震动而产生的干扰现象。不过由于该防震压条是利用直接固定的方式固定于该框架上,仍旧会因震动而使压条松脱,无法真正改善其震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收震动的计算机防震组件结构,供装设于计算机内部的硬盘框架上。该组件的两端面上设置多个具有弹性的凸柱,并使固定组件穿设于防震组件内,使得当固定组件固定于框架时,该防震组件端面上的凸柱抵靠于框架上,从而利用该防震组件的变形抵消所产生的震动,保持计算机内部的稳定性。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防震组件结构,结合于计算机内部的硬盘框架上,用于套设固定组件。该防震组件为中空柱体,所述柱体具有弹性,在其内部形成有容置槽,用于供固定组件穿设;所述柱体的外周缘面呈波浪状,且于所述外周缘面成形有凹陷区,用于卡设在框架上;所述柱体的前、后端面上设有多个具有弹性的凸柱,所述凸柱供夹持于固定组件和硬盘框架相对应的端面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收震动的计算机防震组件结构,由于两端面上设有多个具有弹性的凸柱,并使固定组件穿设于防震组件内。因而当固定组件固定于框架时,该防震组件端面上的凸柱抵靠于框架上,从而利用该防震组件的变形抵消所产生的震动,保持计算机内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防震组件1 前端面11
后端面12 容置槽13
凹陷区14 凸柱15
固定组件2 容置座3
凹槽31 硬盘4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震组件1的外观呈中空柱体,其由弹性材料如硅胶或软性橡胶构成。该防震组件1具有前后端面11及12,防震组件1内部则形成贯穿前后端面11及12的容置槽13,用于套设固定组件2(如图3所示)。防震组件1的前后端面11及12外周缘面呈波浪状,而该防震组件1内部的容置槽13周缘也呈波浪状,皆作为材料延展作用的空间。前后端面11及12相互对应,并在柱体的外周缘面具有环形凹陷区14,如图2所示,用于作为前后端面11及12组装位置及延展空间。在前后端面11及12上设有多个凸柱15,在本实施例中凸柱15的端面呈半圆球状。凸柱15具有弹性,用于缓冲由震动所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凸柱15的延展作用而将冲击力抵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鑑泉,未经张鑑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