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936.3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世雄 |
主分类号: | B24B23/02 | 分类号: | B24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磨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特别是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角向磨光机,其传动结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自内向外依次安装的风叶、轴承、小齿轮,小齿轮与一大齿轮啮合,该大齿轮与砂轮相连,角向磨光机工作时,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风叶及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同时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转动,进而由大齿轮带动壳体外的砂轮转动,此时,砂轮即可进行磨削工作;该角向磨光机虽然可以达到磨削的目的,但是,还存在着不足:第一,由于小齿轮与大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会自然磨损,其产生的磨损颗粒很容易进入到轴承里,使轴承损坏,严重的影响了角向磨光机的使用寿命;第二,由于没有相关的的密封装置,齿轮箱内的油脂容易通过轴承外漏,外部杂质也容易进入齿轮箱,污染油脂,导致齿轮不充分,容易磨损,进而影响角向磨光机的使用寿命;第三,风叶随电机输出轴高速旋转时,会在机体头壳内产生涡流,严重的影响了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其不但使用寿命长,而且散热效果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自内向外依次安装有风叶、轴承、小齿轮,所述风叶与所述轴承之间安装有固定所述轴承的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轴承之间设有平垫,所述压盖外周壁上安装有一导风圈。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压盖为一圆板,该圆板在其中部设有一与电机的输出轴配合的第一通孔,绕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外周壁上安装有“O”型密封圈、内周壁上安装有骨架封油圈,所述圆板侧壁上绕所述第一通孔周向设有若干螺钉孔。
所述小齿轮外周壁上设有防污圈,所述防污圈为一环型圈,其内周壁上设有一环型凹槽,所述环型凹槽内设有一羊毛垫圈,所述羊毛垫圈与所述小齿轮外周壁面接触。
所述导风圈为一圆形薄板,其外周壁上外延有一裙边、侧中部设有一与所述压盖外周壁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所述骨架封油圈为一环型圈,其外周壁与所述压盖上环形凸台的内周壁配合、内周壁与电机的输出轴配合。
所述骨架封油圈、防污圈、“O”型密封圈均为软质材料制成。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角向磨光机,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该结构中,在小齿轮的外周壁上设有一防污圈,可有效的防止小齿轮与大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颗粒进入到轴承里,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延长了角向磨光机的使用寿命;
第二:该结构中,电机输出轴上增设了一压紧轴承的压盖,在压盖与壳体的配合处设置一“O”型密封圈,压盖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设置一骨架封油圈,可有效防止齿轮箱内的油脂外漏及外部杂质进入齿箱,保证齿轮箱内油脂干净,使齿轮得到充分的润滑,可有效延长角向磨光机的使用寿命;
第三:在该结构中,压盖的外周壁上增设了一导风圈,可有效减少涡流,提高散热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盖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圈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世雄,未经吴世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9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