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向植骨漏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666.6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4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兰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兰泽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F2/2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腰椎骨折脱位以椎弓根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减压同时行横突间植骨时使用的定向植骨漏斗。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中行横突间植骨时,多是由一助手用拉钩牵开横突附近的腰背肌,暴露横突,术者以一手抓握骨颗粒,用另一手将骨颗粒放于两个横突间;或者一手拿盛骨颗粒的盘子,另一手用镊子或骨膜起子将骨颗粒拔于两个横突间。此两种做法存在一些问题:1、植骨过程中,所植的骨颗粒容易洒落入植骨区域外,如:减压后的椎管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手术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将所植骨粒迅速、准确地植于两个横突间,操作简便,方便省力,手术时间短的定向植骨漏斗。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向植骨漏斗,其结构要点是,该漏斗体为上宽下窄的扁圆形结构,漏斗体的上端设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卡挡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椎骨折脱位行椎弓根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减压后,准备行横突间植骨术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腰背肌与后路固定之纵连杆之间,内侧卡挡片卡于纵连杆外侧,外侧卡挡片位于腰背肌与横突间,漏斗下端正好与两个横突间区域相对,通过漏斗将植骨颗粒植于两个横突间,并通过两个卡挡片两端空缺区域将骨颗粒向上下填充。与现有技术相比,植骨准确,无骨粒外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极大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漏斗体2是上宽下窄的扁圆形结构,下端宽度近于人体的两个横突间距。漏斗体2的上端是进粒口,进粒口的内侧缘有与其为一体的把手1,漏斗体2的下端是出料口,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为一体的卡挡片3,卡挡片3分为内侧片和外侧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实施例:以L2骨折椎弓根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减压植骨术为例
1、患者俯卧位,后正中切口。C-臂机下行L1/L3椎弓根钉植入,然后于L1/L3两侧椎弓根钉间安装纵连杆,拧紧螺母,使L2骨折得以复位固定。行L2椎板减压。
2、L1/L2两侧横突间植骨。(以右侧为例)
3、助手用拉钩将切口右侧腰背肌牵开,显露L1/L3间右侧纵连杆外侧。
4、术者将漏斗插在纵连杆外侧与腰背肌之间,内侧卡挡片于纵连杆外侧,外侧卡挡片位于腰背肌与横突间,漏斗下端正好与L1/L2两个横突间区域相对。
5、助手松开拉钩,协助术者将植骨颗粒倒入漏斗,用骨膜起子将骨粒植于两个横突间,并通过两个卡挡片两端空缺区域将骨粒向上下填充,用骨膜起子的另一端将植骨压实。
6、明胶海绵两块覆盖植骨颗粒,骨膜起子下压明胶海绵,握把手取出漏斗。
7、助手用拉钩提拉腰背肌覆盖植骨区域。
8、用相同的方法行对侧植骨。植骨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兰泽,未经刘兰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动轴与壳体间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空压机中间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