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414.3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7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王锦化;孙世新;谷向永;李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世新王锦化张昊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原电池 反应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教学用的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
背景技术
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用的原电池实验演示装置和方法是将一定面积的阳极金属片和阴极金属片插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外接一只电流计,接通电路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显示出相应的化学信息。这样的实验操作试剂用量大、废物排放量大、教学成本高,且操作繁琐,不利于每位学生动手实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可以将常规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降低近万倍,且仍能获得和常规实验一样的化学信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由透明毛细管(1)、左电极套(2)、中心轴向孔(3)、阳极金属丝(4)、左进液孔(5)、右电极套(6)、阴极金属丝(7)、右进液孔(8)、左焊接点(9)、左侧绝缘材料(10)、右焊接点(11)、右侧绝缘材料(12)组成;其特征在于: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阳极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左进液孔(5),透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阴极金属丝(7),透明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毛细滴管将极少量介质溶液通过左进液孔(5)滴入,溶液可沿中心轴向孔(3)扩散,溶液接触到阳极金属丝(4)和阴极金属丝(7),随即组成原电池,电流通过左侧电极套(2)、右侧电极套(6)以及显示器件给出相应的化学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实现原电池实验试剂用量的超微量化,在大大减少试剂用量的同时,做到了废液的超微量排放,有效减小环境污染;其次,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操作简单,有利于每位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原电池实验。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正面放大图;
图2是超微量原电池反应管的剖面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透明毛细管、2.左电极套、3.中心轴向孔、4.阳极金属丝、5.左进液孔、6.右电极套、7.阴极金属丝、8.右进液孔、9.左焊接点、10.左侧绝缘材料、11.右焊接点、12.右侧绝缘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透明毛细管(1)左端与左电极套(2)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阳极金属丝(4),透明毛细管(1)左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左进液孔(5),透明毛细管(1)右端与右电极套(6)相连,中心轴向孔(3)内插有阴极金属丝(7),透明毛细管(1)右端有一个与中心轴向孔(3)倾斜相通的右进液孔(8)。
在图2中,阳极金属丝(4)通过左焊接点(9)与左电极套(2)相连,并且在左焊接点(9)附近填涂左侧绝缘材料(10)至左进液孔(5)的左边缘,阴极金属丝(7)通过右焊接点(11)与右电极套(6)相连,右焊接点(11)附近填涂右侧绝缘材料(12)至右进液孔(8)的右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世新王锦化张昊,未经孙世新王锦化张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刀片服务器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