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3246.8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7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灿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探针,尤指一种可以提高导电效果的接触探针。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品大都朝向精致轻巧的市场趋势,因而发展出相关精密的零部件,如接触探针,其主要应用于行动电话上,用以感应电池或智能卡(SIM卡)等可拆式电子元件的金属接点,使电池或智能卡于装设后可为行动电话所启用。
现有的接触探针,如图5所示,包含一本体60,该本体具有一顶面61及一底面62,于该底面62形成有多个贯孔63,且于该顶面61形成有多个对应连通各贯孔63的通孔64,其中各通孔64直径小于贯孔63直径;每一贯孔63内部装置有一金属制底座80、一金属制端子70及一弹簧73,再者,位于各贯孔63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一环形凹槽601。
该金属制底座80设置于贯孔63内,为一端形成开口而另端为一封闭底部81的中空座体,其中该底座80外侧壁面上延伸有一环形突缘82,该环形突缘82对应结合于前述环形凹槽601内以将底座80卡合于贯孔63内,该底座80内部设置有前述端子70及弹簧73。
该端子70具有一接触部71与一外径大于该接触部71的挡止部72,该接触部71外径略小于前述通孔64的直径且具一圆弧状的接触顶面710;而该挡止部72外径大于该通孔64直径。
该弹簧73设置于底座80内,其一端抵顶持于该端子70,另端抵止于该底座80的底部81,通过其弹力将前述端子70向上抵顶,使该接触部71得经由通孔64而凸伸出顶面61,而具有较大外径的挡止部72则由通孔64周缘抵止而位于底座80内部。
此接触探针于使用时,该端子70的接触部71因其弧状的接触顶面710与一外部装置的金属接点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使两者间的阻值较大而影响其导电效能。
现有技术遂针对该端子70所在的金属接触部分做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构造要件与图5几乎相同,但是图6是进一步具有一中空的金属制套筒90,其具有一套筒顶部91与一套筒挡止部92,套筒挡止部92的底部形成一开口,该套筒顶部91凸伸出该本体60的顶面61,该套筒顶部91表面形成有一穿孔93;该套筒挡止部92外径大于前述通孔94直径由通孔64周缘抵止而位于底座80内部,前述端子70的接触部71经由该套筒90的穿孔93而凸伸出该套筒90的顶部91,是以,该端子70的接触部71与该金属制套筒90的顶部91遂构成两不同接触面,当一外部装置的金属接点与该接触部71接触不良时,该金属制套筒90的顶部91遂可提供该金属接点另一接触选择,以确保能确实导电。但是,该改进结构较为复杂,亦无显著于先前技术的导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现有的接触探针于导电上仍有其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导电效果的接触探针。
欲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接触探针包含:
一绝缘本体,包含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底面形成有多个穿进本体的贯孔,且于该顶面形成有多个对应连通各贯孔的通孔;
一外套筒,设置于各贯孔内,其顶端形成一开口而底端形成有一封闭底部;
一内套筒,设置于外套筒内,其底端形成一开口而顶端形成一封闭顶部,该开口周缘形成一挡止部,该内套筒的顶部凸伸出前述通孔;
一弹簧,其一端抵顶该内套筒的封闭顶部,另端则抵设于该外套筒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是构成一种以内套筒的平坦顶部为接触点的接触探针,其构造较前述公知的双接触部的接触探针简化,且内套筒的平坦顶部接触面积较公知接触探针的接触面积大,而可呈现较佳的导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一公知接触探针的剖视图。
图6:是另一公知接触探针的剖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1)顶面
(12)底面 (13)贯孔
(101)环形凹槽 (14)通孔
(20)内套筒 (21)顶部
(22)开口 (23)挡止部
(30)垫块 (31)倾斜底面
(40)弹簧 (50)外套筒
(51)底部 (52)环形突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枢纽器
- 下一篇:110KV级及以下变压器垫脚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