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2608.1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昌;王叔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高结合强度的连接器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的电路板通常是经由缆线来电连接电子装置的其他电子模块,例如电池模块或显示器等。缆线的一端连接至电子模块,而缆线的另一端则可经由连接器来电连接至电路板上的另一连接器。
因此,当这两个连接器组装在一起时,可经由这些连接器的金属端子相互结构干涉所产生的弹力,以限制这对连接器之间的相对移动,因而确保电子模块可经由缆线与电路板相电连接。
图1A至图1B绘示已知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组合过程。请参考图1A至图1B,通过连接器20及连接器30可将缆线50的一端电连接至电路板10上。连接器20包括一绝缘本体22及多根外露于绝缘本体22的金属端子24,并通过这些金属端子24的底部焊接在电路板10上。
另一连接器30则包括一绝缘本体32及多根内设于绝缘本体32的金属端子(未绘示),而缆线50包括多根导线52,其末端分别耦接至连接器30的这些金属端子,使得连接器30连接于缆线50的一端。
在将连接器30组装至连接器20之后,连接器30的这些金属端子分别与连接器20的这些金属端子24相互接触,这使得缆线50的一端可与电路板10相电连接。
然而,这些连接器的金属端子相互结构干涉所产生的弹力可能无法确保这些连接器之间的结合。一旦缆线受到外力过度拉扯,将导致这些连接器分离,这会导致电子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中断。这样的缺失特别会发生在金属端子很少的情况。
因此,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可利用点胶来固定这些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相对位置。但是,点胶所形成的胶体将会造成这些连接器的外观不佳,并不利于在维修情况下将这些连接器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以提供两连接器之间足够的结合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以提供两连接器于结合后仍有良好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其包括一电路板、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及一热缩套管。第一连接器固接在电路板上,并具有至少一突出物。第二连接器组装至第一连接器。热缩套管紧紧地包覆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突出物限制热缩套管及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相对移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热缩套管来紧紧地包覆两个已组装好的连接器,以提供较大的结合力量防止两连接器分离。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绘示已知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组合过程。
图2A至图2C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组合过程。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突出物。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突出物。
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突出物。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电路板 20:第一连接器
22:绝缘本体 24:金属端子
30:第二连接器 32:绝缘本体
50:缆线 52:导线
100:连接器组合结构 110:电路板
120:第一连接器 122、122C:绝缘本体
124、124A、124B:金属端子
126、126A、126B、126C:突出物
130:第二连接器 132:绝缘本体
140:热缩套管 150:缆线
15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2A至图2C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组装结构的组合过程。请参考图2A至图2C,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装结构100包括一电路板110,其仅以其局部作为代表。
连接器组装结构100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20,其固接至电路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0包括一绝缘本体122及多根外露于绝缘本体122的金属端子124,其中这些金属端子124的底部焊接在电路板1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热式循环加热装置
- 下一篇:线圈高频真空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