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瞄准镜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52533.7 | 申请日: | 200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3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飞;钱炳华;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德尔塔光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1G1/387 | 分类号: | F41G1/387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萍 |
| 地址: | 22600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瞄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支瞄准镜,特别是指一种更高强度的变倍瞄准镜。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变倍枪支瞄准镜的结构参见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镜身1、变倍环2、变倍销钉4、密封圈5和目镜筒6。变倍环2上有孔,镜身1上开有一变倍用的槽(变倍槽)7,变倍销钉4依次穿过变倍环2和变倍槽7。镜身1与目镜筒6之间配合有螺纹,通过转动变倍环2,使变倍销钉4沿变倍槽7相对镜身1转动,带动镜身1内的设置有光学器件的外管(图中未示出)中的光学器件做轴向运动,从而达到变倍效果。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变倍槽7的开槽角度越大,目镜筒6与镜身1相对运动的范围就越大,从而瞄准镜的变倍倍数也就越大,一般开槽角度都会超过180度。但是过大的开槽会影响镜身1的强度,在瞄准镜镜身1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变形,影响瞄准镜整体的强度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倍瞄准镜,提高瞄准镜镜身的强度,并使瞄准镜在大的开槽角度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强度和质量。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瞄准镜,包括:镜身、变倍环、变倍销钉和目镜筒,镜身上开有变倍槽,变倍环上有孔,还包括一个加强环,加强环上开有至少一个孔;
所述加强环与镜身成套筒结构,加强环宽度大于变倍槽的宽度并设置在变倍槽的位置;所述变倍销钉穿过变倍环上的孔、加强环的孔和镜身的变倍槽。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和镜身上分别配合设置有螺纹,加强环通过螺纹与镜身啮合;
并且所述加强环上的孔在轴向上的长度能够保证完全变倍过程中加强环3的轴向运动不受阻碍。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上的孔为腰形孔。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和镜身沿环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的楞或槽,加强环通过楞或槽与镜身配合。
该瞄准镜所述镜身上设置有与加强环宽度匹配的槽,加强环设置在该槽上。
该瞄准镜所述变倍环内侧进一步设置有一槽以容纳所述加强环,槽在轴向的宽度保证在完全变倍过程中加强环轴向运动不受阻碍。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套在镜身外侧,或设置在镜身内侧。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上的孔在环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变倍销钉的直径。
该瞄准镜所述加强环上的孔的个数为2至4个。
该瞄准镜所述目镜筒上进一步设置有一槽,槽上设置有一密封圈,使目镜筒与变倍环密封接触。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倍瞄准镜,通过在镜身上通过套筒结构设置一加强环,在不影响变倍灵敏性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瞄准镜镜身的强度,使瞄准镜能够抵抗更强的冲击,提高瞄准镜使用的耐久性。完全彻底地解决了镜身受到各向冲击时容易变形的问题。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镜身上变倍槽开槽的角度,使开槽角度达到270度或更大而不会影响整个瞄准镜的强度和质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变倍枪瞄大部分都是高倍率最多只能达到低倍率的4倍,比如3-9倍,4-16倍或6-24倍,此结构可以使瞄准镜的高倍率达到低倍率的5倍以上,比如4-20倍,从而增加瞄准镜的使用范围,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枪支瞄准镜的沿轴向剖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瞄准镜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瞄准镜加强环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瞄准镜镜身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6中C-C线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瞄准镜变倍环轴向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8中D-D线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瞄准镜目镜筒沿轴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德尔塔光学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德尔塔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蚁监测诱杀装置
- 下一篇:转动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