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单一收合轴的婴儿车及单轴心的车架收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2527.1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1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舜民;李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单一 收合轴 婴儿 轴心 车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以及收合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单一收合轴的婴儿车以及收合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婴儿车为了运送方便,均具有婴儿车收合机构以将婴儿车收折成一较小体积。请参考图1以及图2的现有婴儿车100,在收合过程中,使用者需先将背靠管110相对座管120枢转收折后,再同时操作左右车手130的释锁机构135,才可将车手130枢转向前脚140靠近,而变换至收合位置。接着使用者再分别握持后脚150与连接前脚140的车体管件部分的扣合件160,以便将后脚140与车体间扣合的部位拉开,后脚150才可相对前脚140枢转并靠近前脚140,如此才得以将婴儿车100车架收合至一较小体积,如图2所示。
然而,先前技术中此等婴儿车的收合过程十分复杂,由于在进行车手收合时,必须同时利用双手操作左右两边的释锁机构135才能完成释锁动作,对于必须同时顾及婴儿车上的婴儿的使用者来说,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十分方便。另一方面,先前技术所揭露的婴儿车在收合后脚时,使用者又必须使力将车体管件与后脚管自两者间的扣合件160加以分离,才可完成整体车架的收合,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适用在婴儿车需频繁开合的特性。此外,现有婴儿车通常不具备座椅与车手高度调整的功能,无法配合使用者身高使用,在使用上更增添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单一收合轴的婴儿车以及单轴心的车架收合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具有单一收合轴的婴儿车,包含有一车手支架,具有多个车手套筒;一前脚支架,具有一前脚套筒;一后脚支架,具有多个后脚套筒;以及一收合机构,包含有一滚筒,具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固定件,分别固接于该多个车手套筒内;多个滑动件,其中该滚筒穿过该多个车手套筒、该前脚套筒以及该多个后脚套筒,并固定连接于该后脚套筒,使该车手支架或该前脚支架以该滚筒为轴相对于该后脚支架转动,或藉该多个滑动件与该多个定位孔或多个固定件进行卡合,以固定该车手支架或前脚支架。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单轴心的车架收合机构,用来锁固一车手支架、一前脚支架以及一后脚支架,以及使该车手支架或该前脚支架以该车架收合机构为轴相对于该后脚支架转动,该车架收合机构包含有一滚筒,具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固定件,分别固接于该车手支架内;多个第一滑动件,设置于滚筒内,且可沿滚筒中心轴滑动;一弹性元件,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多个滑动件;一转轴,设置于该滚筒中心轴,通过该转轴带动该多个第一滑动件滑动;一第二滑动件,以可移离的方式扣合该多个定位孔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是以一单轴心的收合机构可以简单的单手收合动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婴儿车收合的复杂动作,同时,更可通过定位销与段位孔的配合,实现座椅以及车手的高度调整,以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以及图2为现有婴儿车展开以及收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架结合座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架结合睡箱的示意图;
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架通过一车架收合机构将婴儿车架收合成一较小体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架收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各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图12、图14为车手支架固定于一锁定状态时车手折叠机构中滑块的示意图;
图11、图13、图15为进行车手支架收合时,滑块脱离锁固齿轮状态的示意图;
图16以及图17为本实用新型前脚收合机构释锁以及锁定的示意图;
图18以及图19为本实用新型前脚收合机构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前脚收合机构第二实施例中座椅高度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21以及图22为本实用新型车手支架中上下车手的示意图;
图23以及图24为本实用新型车手支架可调高度的机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车手支架 2前脚支架
3后脚支架 4车架收合机构
5车手折叠机构 6前脚折叠机构
7座椅 8睡箱
10婴儿车架 11车手套筒
12操作机构 13上车手
14下车手 15连接件
16,73定位销 17拉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