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杯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2186.8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2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由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由紫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B65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杯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盖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杯盖的移动组件的卡扣部,可沿凹槽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的隙缝部中,并形成一啜饮口部,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的杯盖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喝水、咖啡、茶或饮料,在现今社会工商发达环境下,为了达到便利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传统一次式的饮料用杯及盖,此外,还有封装包装等方法,其一般在饮用后随即抛弃;如图4所示,该饮料杯为单纯的杯体100与杯盖200结合构成,在饮用时必须要将杯盖200整个拿掉,若是尚未喝完饮料,则因没有杯盖200,该杯体100内的饮料在携带途中容易摇晃溢出,造成消费者不便,甚至烫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杯盖结构,特别是提供一种利用杯盖的移动组件的卡扣部,可沿凹槽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的隙缝部中,并形成一啜饮口部,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的杯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杯盖结构,盖合卡入杯体上,其包括有:
一夹固组件,是由两夹块留设一隙缝部所形成,该夹固组件的一端设有凹槽,提供弯折移动组件使用;
一移动组件,设有一卡扣部可与夹固组件的隙缝部紧固扣合,且该移动组件的边缘处设有断折线,用以撕离杯盖;
一片体,是设于杯盖外缘,且在接合处设有缺口,利用该片体沿缺口串连该移动组件的断折线撕开后,可形成一啜饮口部;及
至少一肋体,是加强杯盖的整体强度;
根据上述结构,当杯盖盖合卡入杯体上,经由片体沿缺口及移动组件的断折线撕开后,该移动组件的卡扣部,可沿凹槽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的隙缝部中,并形成一啜饮口部,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将其优点列举如下:
1.撕开该移动组件,可形成一啜饮口部,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
2.该移动组件的卡扣部,可沿凹槽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的隙缝部中,不会影响饮用者取用饮料。
3.该移动组件可饮用,取用饮料尚未喝完时,再盖回卡入杯体上,使饮料不易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断折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起开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习用杯盖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杯盖;2-杯体;10-夹固组件;11-隙缝部;12-凹槽;13-槽体;20-移动组件;21-卡扣部;22-断折线;30-片体;31-杯盖外缘;32-缺口;33-啜饮口部;40-肋体;41-溢气口;100-杯体;200-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示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开起开口的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杯盖1结构,盖合卡入杯体2上,其包括有:
一夹固组件10,是由两夹块留设一隙缝部11所形成,该夹固组件10的一端设有凹槽12,提供弯折移动组件20使用,又该隙缝部11前方设有一槽体13,用以容置撕开后的杯盖外缘,另该夹固组件10的隙缝部11其底端较开口端小;
一移动组件20,设有一卡扣部21可与夹固组件10的隙缝部11紧固扣合,且该移动组件20的边缘处设有断折线22,用以撕离杯盖,另该移动组件20的卡扣部21其顶端较底端小;
一片体30,是设于杯盖外缘31,且在接合处设有缺口32,撕开时,利用该片体30沿缺口32串连该移动组件20的断折线22,可形成一啜饮口部33;及
至少一肋体40,是加强杯盖1的整体强度,此外,另设有溢气口41提供空气排出;
根据上述结构,当杯盖1盖合卡入杯体2上,经由片体30沿缺口32串连该移动组件20的断折线22撕开后,该移动组件20的卡扣部21,可沿凹槽12弯折卡扣在夹固组件10的隙缝部11中,并形成一啜饮口部33,即可方便饮用者取用饮料。
又请参阅图1-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断折线示意图,其中该片体30沿缺口32在杯盖外缘31进一步设置断折线,用以撕开时,保障正确串连移动组件20的断折线22,形成一啜饮口部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说明,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具有进步性、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由紫,未经王由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