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52106.9 | 申请日: | 200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1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剑锋;郭文生;杨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Q7/08 | 分类号: | F23Q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兰台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瑞 |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阻力 水平 浓淡 型煤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涉及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燃烧煤粉的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烧浓淡型煤粉的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75%左右,大大超出了27%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对于煤炭的充分利用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煤炭的消费过程来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燃烧不完全,造成对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未燃尽的煤粉粒子对燃烧口以及燃烧口附近的内壁面产生贴壁现象,从而导致结渣和高温腐蚀的发生,极大限度地影响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这种状况对于电站煤粉锅炉和各种煤粉锅炉来说,其状况尤其突出。
更具体到电站的煤粉锅炉来说,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观念及实际本质上的不同与区别:世界发达国家电站的煤粉锅炉是一定的,在这种固定的煤粉锅炉前提下,选择适应这种煤粉锅炉燃烧要求的煤粉,以达到优质燃烧的目的。而我国的情况就不同了,我国的煤粉锅炉虽然也是固定的,但不是根据锅炉选煤粉,而是有么样的煤粉烧什么样的煤粉;同样以达到优质燃烧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燃烧器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拓。
基于申请人与设计人的专业知识底蕴与从事本行业工作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从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的公知技术和现状的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及实际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包括气化油枪;由所述的气化油枪,以及煤粉分离点燃筒、一级分离块、二级分离块、三级分离块、静压平衡板、防烧损隔板、一级燃烧筒、扰流凸A、二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缓冲缝、扰流凸B送风筒共同构成;
所述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气化油枪与煤粉分离点燃筒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与一级分离块、二级分离块、三级分离块、静压平衡板、防烧损隔板均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的前端头与一级燃烧筒、送风筒均通过辐射条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一级燃烧筒内筒壁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扰流凸A,其一级燃烧筒与二级燃烧筒、二级燃烧筒与三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与送风筒均通过辐射条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的前端头、一级燃烧筒、二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均插装在送风筒中,其三级燃烧筒的筒壁上以横向的方式设置有缓冲缝,其三级燃烧筒内筒壁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扰流凸B。
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针对我国浓淡型煤粉的特点,经研制而提供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新产品,应用于电站煤粉锅炉和各种煤粉锅炉,解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燃烧不完全、造成能源浪费、产生环境污染、燃烧器使用寿命短等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获得优质燃烧以及理想的综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包括气化油枪;由所述的气化油枪,以及煤粉分离点燃筒、一级分离块、二级分离块、三级分离块、静压平衡板、防烧损隔板、一级燃烧筒、扰流凸A、二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缓冲缝、扰流凸B、送风筒共同构成;
所述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气化油枪与煤粉分离点燃筒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与一级分离块、二级分离块、三级分离块、静压平衡板、防烧损隔板均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的前端头与一级燃烧筒、送风筒均通过辐射条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一级燃烧筒内筒壁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扰流凸A,其一级燃烧筒与二级燃烧筒、二级燃烧筒与三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与送风筒均通过辐射条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煤粉分离点燃筒的前端头、一级燃烧筒、二级燃烧筒、三级燃烧筒均插装在送风筒中,其三级燃烧筒的筒壁上以横向的方式设置有缓冲缝,其三级燃烧筒内筒壁的下侧面上设置有扰流凸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钒除杂制备高纯度五氧化二钒工艺
- 下一篇: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