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拖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1867.2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1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一美 |
主分类号: | A47L13/20 | 分类号: | A47L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拖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式拖把。
背景技术:
目前,拖把一般由拖把杆和设于拖把杆下端的清洁头组成。使用时所有清洁头上的织物都会同时被弄脏,使得清洁头每次清洗或更换后的清洁面积较小。
为解决此问题,中国专利02215015.3号便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旋转清洁器”。该技术方案拖把杆下方与主伞齿轮固定连接,连接座活动设置在主伞齿轮的轴孔上,连接座的轴孔内设有可转动的连接轴;连接轴左侧设有可转动的左伞齿轮,左连接套固定在连接轴上,左清洁滚筒套接在左连接套上;连接轴的右侧依次固定设有右伞齿轮和右连接套,右清洁滚筒套接在右连接套上,左、右伞齿轮与主伞齿轮匹配。上述结构拖把在使用时,只有与地面接触的滚筒表面会被弄脏。当与地面接触的滚筒表面被弄脏后,转动拖把杆可带动滚筒转动,使未与地面接触的滚筒表面转到与地面接触位置,从而提高了拖把每次清洗或更换清洁头后的清洁面积。但其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技术方案的清洁滚筒上采用微纤维,若采用布类构造的微纤维很难吸附较多的脏物。若采用纱线状微纤维,则难以将微纤维均匀的缠绕在滚筒体上,微纤维在使用后很容易分布不均,也很难使微纤维的头部一致向外,影响了对脏物的吸附能力,从而减少了每次清洗或更换清洁头后的清洁面积。
2、上述技术方案拖把杆下方与主伞齿轮固定连接,拖把的主伞齿轮或连接座在损坏后很难用新的部件更换,另外也使得拖把的包装箱体积大,不利于运输和存放。
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拖把杆在使用时需转动,一般的伸缩杆在转动时很容易松动,造成伸缩杆定位不可靠,影响了拖把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脏物吸附力强,能提高清洗后擦拭面积,传动部件损坏后便于更换、包装体积小、利于运输的滚筒式拖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拖把杆伸缩方便、拖把杆转动时也定位可靠的滚筒式拖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
一种滚筒式拖把,拖把杆下方设有主动锥齿轮,连接座与主动锥齿轮活动连接;连接座中设有转轴,转轴可在连接座中转动;转轴上设有与主动锥齿轮相配合的从动锥齿轮,清洁滚筒可拆卸地安装在转轴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滚筒包括:滚筒支架和缠绕于滚筒支架上的至少一段纤维织物,至少一根连接线将连续折弯的长线状纤维连接成纤维织物,纤维织物通过连接线缠绕在滚筒支架上;所述的拖把杆是空心管,主动锥齿轮上设有用于插入拖把杆的插槽,主动锥齿轮上设有由下到上逐渐缩小的插槽外壁,该插槽外壁上设有开槽和螺纹,拖把杆上设有与该插槽外壁相配合的紧固件,定位件将连接座与主动锥齿轮活动定位。
清洁滚筒的优点是:由于清洁滚筒采用长线状纤维制成的纤维织物,其对脏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由于连接线将连续折弯的长线状纤维连接成纤维织物,纤维织物通过连接线缠绕在滚筒支架上;其可使纤维织物头部一致向外,增加纤维织物对脏物的吸附能力,从而增加了每次清洗或更换清洁头后的清洁面积。同时,纤维织物通过连接线缠绕在滚筒支架上,也能使纤维织物十分可靠的固定在滚筒支架上。再者,连续折弯的长线状纤维制成纤维织物,相对于单根短线状的纤维织物在使用时,不容易掉毛,也能更可靠的固定在滚筒支架上。当然,一个滚筒支架上也可绕多段纤维织物;连续折弯的长线状纤维也可由多根连接线将其连接成纤维织物。
拖把杆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定位件与连接座连接,使连接座与主动锥齿轮活动定位,接着将紧固件套入拖把杆,再将拖把杆插入主动锥齿轮上的插槽,下移并旋紧紧固件,便完成安装。由于主动锥齿轮上设有由下到上逐渐缩小的插槽外壁,旋紧紧固件后,主动锥齿轮便与拖把杆固定在一起。上述结构的拆卸过程如下:旋开并上移紧固件,拖把杆便可从主动锥齿轮上的插槽中取出,拆下定位件便可将连接座与主动锥齿轮分离,其拆卸可十分方便。上述结构的优点是:由于各部件都可方便的拆装,当主动锥齿轮、连接座或其它部件损坏后,很容易用新的部件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各部件都可方便的拆装,也可减小拖把包装箱的体积,利于运输和存放。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动锥齿轮设有连接座插入孔,连接座上部可转动的伸入主动锥齿轮的插入孔。采用上述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工作可靠。当然,也可采用连接座上设置主动锥齿轮下柱体的插入孔,通过定位件将连接座与主动锥齿轮活动连接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一美,未经赵一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