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差驱动往复式双作用增压泵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1679.X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4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常玉连;雷娜;范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9/113 | 分类号: | F04B9/113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本荣 |
地址: | 163318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往复 作用 增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水系统中所用的水力增压泵,尤其是压差驱动往复式双作用增压泵。
背景技术:
对于依靠水驱采油为主的我国陆上油田,向地下注水是维持地下生产压力的主要措施。油田注水系统一般由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以及连接上述三者的注水管网组成,由于油田地质状况复杂,注水井的注入压力相差很大,为保证所有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工作,注水管网来水压力不得不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注水管网压力不能低于注水井最高注入压力。近几年来,油田增压注水泵的发展十分迅速,已初步形成了离心式、往复式两大类。目前,油田注水系统常有注水井既有低压井又有高压井的情况,有时甚至整个系统中只有几口高压井,而其余都为低压井,由于高压注水井数量相对较少,因此这种注水方式能耗巨大,效率很低。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解决方法一是使来水压力为高压井的压力;二是在高压井口安装增压泵,油田上基本采用电机驱动的普通柱塞泵安装在管路中达到增压的目的。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能量损失,出现注水系统中局部压力高带来总能耗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注水系统中局部压力高带来的总能耗上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差驱动往复式双作用增压泵,该压差驱动往复式双作用增压泵充分利用了注水系统管网中浪费的能量,提高了注水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了注水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配水间投资费用,节省了外配动力的电网投资和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费用,该泵的工作水量和高、低压水水量匹配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压差驱动往复式双作用增压泵包括分压机构、换向机构、换向控制机构、高压注水管、低压注水管及进水管,其特征是:
a、分压机构由泵体、缸内分隔套及组合式双联活塞组成,缸内分隔套固定在泵体的中间并将泵体分隔为左右腔室,泵体的中部开有分别与左右腔室相通的左、右通道,左、右通道内分别安装有左、右单向阀,组合式双联活塞的活塞杆穿过缸内分隔套且其两端的活塞体分别置于泵体的左右腔室内,左、右单向阀上方的左、右通道分别与右腔室右端及左腔室左端相通,泵体的左腔室右端及右腔室左端分别通过左、右高压排水泵阀与高压注水管相通。
b、换向机构由换向壳体、换向杆、左、右端盖及三通管组成,换向壳体的下部开有分别与泵体上的左、右通道相通的左、右通孔,换向壳体的上部开有均与三通管相通的左、右低压出水孔,三通管又与低压注水管相通,换向壳体的中部与进水管相通,换向杆截面呈放倒的“王”字型,换向杆置于换向壳体内,换向杆可在换向壳体内滑动且与换向壳体密封,换向杆处于换向壳体左端时,进水管与换向壳体下方的右通孔相通,换向杆处于换向壳体右端时,进水管与换向壳体下方的左通孔相通,换向壳体两端分别固定有带丝孔的左、右端盖。
c、换向控制机构由左、右换向控制壳体、左、右控制杆、换向管A、B、C、D、E、F组成,左换向控制壳体侧壁分别通过换向管A、B、C连通进水管、换向壳体的左端盖及低压注水管,右换向控制壳体侧壁分别通过换向管D、E、F连通进水管、换向壳体的右端盖及低压注水管,左、右控制杆分别置于左、右换向控制壳体内,左、右换向控制壳体分别固定在分压机构中的泵体的两端,左、右控制杆分别连接在组合式双联活塞的两端且与组合式双联活塞随动。
所述的泵体的左右腔室内壁均装有缸套。
所述的换向壳体的上方开有观察孔且在该观察孔内装有丝堵。
所述的左、右单向阀上方的左、右通道通过外置的连通管a、b分别与右腔室右端及左腔室左端相通。
所述的左、右换向控制壳体分别与泵体的两端采用法兰连接。
所述的左、右控制杆分别与组合式双联活塞的两端通过“T”型的榫、槽连接。
所述的换向壳体叠摞在泵体上方并通过螺栓固定,左、右通孔分别与左、右通道对应,左、右通道为阶梯状,左、右单向阀置于左、右通道内且被压紧套压紧。
所述的左、右单向阀及左、右高压排水泵阀的结构相同,均由阀座、单向阀芯、弹簧、阀套及螺母组成,阀座的中部带有过水孔,单向阀芯穿过阀座及阀套被螺母固定,单向阀芯可沿阀座的中心孔相对移动,弹簧置于阀套与阀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学院,未经大庆石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6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冒喷原油回收装置
- 下一篇:屏蔽式柱塞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