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图书馆RFID读者自助借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1621.5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周磊;王育新;刘奕;王燕;殷载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飞天智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4 | 分类号: | G07G1/14;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430023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书馆 rfid 读者 自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书馆使用的可自动借书和还书的装置。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已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可穿透非金属材料等特点,运用范围极广;RFID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对物体的属性、状态、编号等特征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的一种全新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人员、动物、物品等方面的身份自动识别。
RFID系统采用了无线电与雷达技术,数据交换不是通过电流的触点接通而是通过电场与磁场,即通过无线的方式通信。与其他的识别方式相比,射频识别技术能对移动的多个项目进行识别,因而应用更广泛,在国外已有相当广泛应用,被列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我国也将RFID技术列为“十一·五”国家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六大重要领域之一。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读写终端: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天线:在标签和读写终端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读写终端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读写终端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终端,读写终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对于目前已经成熟的RFID技术,从来没有应用在图书管理领域。
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馆员读取条形码来识别并办理借还书业务,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一、处理效率低,信息量小。由于条形码是利用光学性质来进行识别的,因此只能单本进行识别并处理,并且,条形码信息的存储量很小,不能满足图书馆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二、需要馆员手动扫描条形码并办理借还手续,因此,馆员的工作量就非常大。三、读者在进行借还后,现有系统不能提供相应的单据,如此就容易引发纠纷。四、由于借书、还书全部都由图书馆管理员手工完成,因此,服务时间难以确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图书馆RFID读者自助借还装置,其解决了在图书馆中,图书借还过程中处理效率低,手工处理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图书馆RFID读者自助借还装置,包括操作模块、射频识别天线、射频识别读写模块、数据接口模块、触摸屏、输出设备和图书馆数据库模块,射频识别天线的电路端与射频识别读写模块的射频端相连接,射频识别读写模块的数据通讯接口与操作模块的数据通讯接口相连接,触摸屏输出端与操作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操作模块输出端与输出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图书馆数据库模块的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数据接口模块与操作模块的服务器通讯接口相连接。
该装置的所有设备均安装在一个可由读者自行调节升降的操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业务,处理效率高,信息量大,因此可以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RFID读写识别服务,使读者享用个性化,快捷化的服务。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不需要馆员手工操作,读者可以自助完成图书的借还,因此减少了人力支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
读者借还的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可以自动打印相应单据,增加了借还图书的透明度,有利于分清责任,因此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同时,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借书还书,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及对图书馆藏书的使用,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图书馆RFID读者自助借还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飞天智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飞天智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豆割晒机悬挂架摇摆轴仿形调节机构
- 下一篇:基于阻尼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