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旋给煤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611.8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7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贾临城;杨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派通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8 | 分类号: | B65G33/18;F23K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汇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雅军;高云瑞 |
地址: | 1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螺旋式给煤机,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焦化厂等用于磨煤或循环流化床机组中的双螺旋给煤机。
背景技术
目前,给煤机有皮带式给煤机、振动式给煤机、刮板式给煤机,单螺旋给煤机等多种形式。在给煤距离短、安装给煤机的空间比较狭小、给煤物料块大、且给煤量大的情况下,采用以上给煤方式就不太适用,经常会出现输送大块物料卡阻或给煤机由于体积过大无法安装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于给煤距离短,安装空间位置小,能输送大块物料且给煤量可调的双螺旋给煤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一种双螺旋给煤机,包括电机、减速机、换向驱动机构、传动箱体及其内安装的传动主轴,有一与传动箱体并列安装的给煤机本体;在给煤机本体一侧的上部开有进煤口,另一侧下部开有出煤口;给煤机本体内水平安装两只螺旋叶片轴,两只螺旋叶片轴一侧分别安装有螺旋叶片,两螺旋叶片轴安装有螺旋叶片的一端分别与传动箱体内的传动主轴联接,另一端通过尾部支架总成固定在给煤机本体上,两螺旋叶片轴由传动主轴带动向中心方向做相向旋转。
所述螺旋叶片轴通过拨叉装置与传动主轴联接。
所述给煤机本体底部为圆弧形并与螺旋叶片轴上的螺旋叶片保持一定间隙,两弧形面中间部分为向出煤口倾斜的斜面。
所述安装在螺旋叶片轴上的螺旋叶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给煤机本体的底面和两侧面是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螺旋给煤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采用双螺旋叶片轴的形式,减小了给煤高度,增加了给煤宽度,出力大,工作平稳;
2.通过改变螺旋导程,可设计出不同给煤量的最大值,再通过调频电动机的调速功能,可调节出不同需要的给煤量;
3.给煤机本体底部设计成斜面,能保证这部分没有落煤死角,并能迅速将落煤排出不致卡阻;
4.由于两根螺旋叶片轴都向中心方向做相向旋转,这样就减少了介质对给煤机本体侧面的过度磨损和卡阻。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双螺旋给煤机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中:1.尾部支架总成,2.螺旋叶片轴,3.给煤机本体,4.进煤口,5.螺旋叶片,6.拨叉装置,7.传动箱体,8.传动主轴,9.换向驱动机构,10.减速机,11.电机,12.出煤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双螺旋给煤机,包括电机11、减速机10、换向驱动机构9、传动箱体9及其内安装的传动主轴8;由电机11带动减速机10,带动换向驱动机构9,再带动传动箱体内的传动主轴8相向转动;有一与传动箱体并列安装的给煤机本体3;在给煤机本体3一侧的上部开有进煤口4,另一侧下部开有出煤口12;给煤机本体内水平安装两只螺旋叶片轴2,两只螺旋叶片轴一侧分别安装有螺旋叶片5,该螺旋叶片是用12毫米厚304不锈钢制成;两螺旋叶片轴安装有螺旋叶片的一端分别与传动箱体内的传动主轴8联接,螺旋叶片轴通过拨叉装置6与传动主轴8联接,使拆装方便;另一端通过尾部支架总成1固定在给煤机本体3上,两螺旋叶片轴2由传动主轴8带动向中心方向做相向旋转。由于两根螺旋叶片轴都向中心方向做相向旋转,这样就减少了介质对给煤机本体侧面的过度磨损和卡阻。
给煤机本体3底部为圆弧形并与螺旋叶片轴上的螺旋叶片5保持一定间隙,两弧形面中间部分为向出煤口12倾斜的斜面,能保证这部分没有落煤死角,以便煤的运输畅快并能迅速将落煤排出不致卡阻。
给煤机本体3的底面和两侧面是12毫米厚1Cr13不锈钢板制成,箱体的其它部分为用Q235碳钢制成,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又经济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给煤机的工作程序如下:电机11带动减速机10,带动换向驱动机构9,再带动传动箱体内的传动主轴8做相向转动,传动主轴通过拨叉装置6带动两根螺旋叶片轴2做向中心的旋转运动,通过螺旋叶片的螺旋推动作用,就将原煤仓落下的煤推向出煤口,达到给煤的目的。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来调整主轴的转速,以达到调整给煤量大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派通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派通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独立悬架式液压前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吸尘器挂架